中国古代九大妖精



    中国古代十大远古妖精

    对于中国古代的十大妖精,你完全知道吗?

    什么是妖精?和鬼怪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悟空喊道,“妖怪,吃俺老孙一棒!”而不是“鬼怪,速速拿命来!”

    这么说吧,妖可以修炼成精,但却不能修炼成鬼。

    传说中的妖精,都是以非人为原型,琵琶精、树精、猫妖、猪妖等等。

    但鬼以人为原型,吊死鬼、倒灶鬼、落水鬼之类。

    现在,你知道本书中哪些是妖哪些是鬼了吧。

    那为什么丧乱天下,蛊惑纣王的妲己是个妖精?而不是什么鬼?

    下面,看看典例吧。

    其一,狐媚。

    狐狸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大显族。人们对她的认识更多地源于民间传说中妲己这个九尾妖狐。而实际上,狐的形象和妖媚联系在一起是很早以前了。

    诗经·卫风中有狐篇记载: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翻成白话:一只狐狸慢慢走,风姿绰约求配偶。在那洪水桥面上,好比寡妇遇鳏郎。你这男儿我心忧,没人给你做衣裳。

    诗经这儿还只是说狐之媚色,到了晋代干宝在搜神记中说道,“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名曰阿紫。化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也。”就此,狐凭着一身的媚色已经跻身淫妇之流了,后来的民间故事也多把狐和风流放诞联系在一起。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对狐精多有记载。

    看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封神演义把妲己设置为九尾妖狐了吧。

    其二,猴精。

    看到猴精你该想到孙悟空了吧,没错,大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猴精,也应该是所有猴精里面最近佛的一个,但狂妄自大,顽皮善变,偷桃嬉戏都是大圣身上遗留的猴精基因的体现。

    大圣抡起棒子喊道“妖怪哪里走”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也是个冥顽待化的妖精。

    大圣作为好好修行,近佛近道的高级妖精,信奉一套不打不成器的妖精进阶理论,抡起棍子给那些就知道一天到晚磨人的小妖精们一个铁一般的教训落后就是要挨打的。

    另有一些猴精化人的故事,最早恐怕出自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故事讲越王向范蠡问及搏击之术.范蠡向他推荐了一越国女子。当这位女子应越王之召北上时,途中遇到一个自称袁公的老人,要领教她的武艺。

    于是,两人就在林中拾起竹棒比了起来,袁公败北,飞上树,化为白猿去了。

    故事很简单,但已表现了猴精善攀援跳跃,爱逗戏的特点。

    搜神记、拾遗记中的猴精形象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就不多说了。

    其三,蛇魅。

    蛇在中国远古是图腾一般的存在,一些远古的天神形象就是和蛇相捆绑的,伏羲和女娲据说就是人面蛇身。

    中国人所崇拜的龙的形象,由马脸、鹿角、鱼鳞、鸡爪等构成,其主体却是一条蛇的形象。

    相比一些上古的传说,蛇精的银幕形象更为深入人心。上世纪90年代由台湾和大陆合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曾经风靡一时,赵雅芝饰演的白素贞和其妹妹小青本是峨眉山修炼成精的白蛇和青蛇。白蛇在人间和许仙生了情,就好像在修道的漫漫长路上出了轨,蛇不能沾酒,不能近色,一旦靠近就显出原形。可就是这酒,这色,才是人间的大美,人世对白蛇的诱惑和隔绝就在那一沾,一近之间。只可惜二人不能携手白头,酒色人间对白蛇来说更是不能久留,法海不懂爱,但懂人,懂妖,懂人妖殊途。

    其四,龟报。

    乌龟在上古时代是通达天意的东西,礼记、尚书等多有记载拿龟背占卜,具体程序是拿龟背在火上烧烤,依据其产生的不同裂纹来确定凶吉与否。

    所谓龟报指的是人因救龟而得福得禄。

    法苑珠林收了一则六度集经里的故事,说的是菩萨广起弘愿,慈惠众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