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十月总结



  秦离也不是蛮不讲理的人,虽然将郑家在安平的根基连根拔出,但允诺过的事自然是作数的。

  整个安平一地,只要听安排都能活命。不管是郑家嫡系部队,又或是寄生在郑家名下的农户,拢共五万多户人家全部打包带走,送去开荒种地。

  如今大员行省、琉球、浦东三地都属于急缺人口,这点人丢进去,也就能冒个泡。

  当然,秦离自然会考虑到郑家人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这几万户全部混合着流民打散安置在各处,并且当地不允许建立宗族祠堂,分配户籍时不允许同村人或是相熟之人分配到同一区域,一个村人口中最少要有十个姓落户到当地。

  这些只是反制手段,对于他们落户当地会如何,秦离没多少忧虑,现在各村有村长一职管辖区域,各镇都有治安所,外海区域还有驻军,相信他们翻不起什么浪花的。

  花了半月时间,新军将整个郑家大本营搜罗一空,能用的全部带走,算是彻底将安平拆成一片白地。

  至于土地之类的,留下一些内务部人员,拿着郑家地契在闽地找土财主们低价甩卖。

  财务部用了两天时间,将所有黄金白银称重,最后铸币厂又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将这批白银压铸为一枚枚银币。黄金则熔炼后制成规格为五公斤的金砖入库。

  核算后,这一批黄金折合白银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去除杂质后为三百四十多万,折算白银共计四百六十万两。

  这个数据秦离也一度纳闷,堂堂郑家怎么会只有这个数。后面询问老郑后得知,他每年打点需要大量金银,还养着数万兵力和庞大的船队,另外安置十多万人去大员岛开荒也是大笔支出,还有在泉州、湖州等地购置了几十万亩土地也是一笔花销。用他的话来说,剩下这些还属于省吃俭用才省下来的。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秦离动手早了,现在还是崇祯十年末,如果能晚上几年,或许真能从郑芝龙手上得来白银千万之巨。

  按照规定,需要拿出两百三十万两作为随行人员奖励发放。当然,这一次需要从中拿出大约一百五万两作为这几万户人家安置费,实际剩余八十万两银子作为奖励发放。

  整个运输船队加上海陆军,共计两万三千多人,其中大头自然归军政两级人员。

  因数额巨大,秦离这次制定的标准为军长五百两,团长级四百两银子,营长级三百两银子,连长级二两百银子,排长级一百五十两银子,班长一百两银子,相当于此次战事各拿了两年多的饷银。

  剩余的就是普通士兵,各分得五十两银子,运输和搬运人员各二十两,等于各拿一年饷银。

  既然要发,那就要一视同仁,搬用和运输人员也出了力,一连十来天时间都在卖力拆卸郑家大本营,自然不能厚此薄彼,多少也要意思下。

  等到秦离忙完郑家的事,已经是十月末。最近一直在外忙碌,部门月总结已经落下几个月,到听取汇报的时间。

  元帅府行政会议室,各部门负责人再次齐聚一堂,召开十月总结会议。

  如今新城走上正规化,很多事都不再需要秦离亲力亲为,只需要查看每周大致事项和部门上报的加紧文件,就能了解城里治下发生的重大事件。

  秦离最关心的还是财政问题。刘思婷对财务处理如今也算得心应手,打开文件后道:“十月份财报截止今日共收入1854240两,其中黄金34364两,白银1510600两,加上闽地运来的,十月共收入5986776两。

  十月份需要支付开销1652820两,其中包含赏银796800两。

  十月份截止今天共收购各类物资花费185424两,这笔钱与以往一样,实际都没有支出,被送货商们换成各类商品带走。

  截止今日,扣除本月支付所需,库房共存黄金443453两,白银12065406两,铜币34652500枚。”

  秦离点了点头,打趣道:“不错,我们新城的财政还算健康,已经远远超过朝廷月收入,我们争取在明年下半年月财政能达到朝廷的年收入。”

  语毕,一屋人哄堂大笑。

  这个数字秦离还算满意,算起来扣除薪资每月稳定有百来万进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