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卖木头的王显仲(上)



  九江府、下岭。

  郁郁葱葱的老林间,一座极其简陋的伐木场内,地上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码放的木头,其中有铁力木、针叶杉等,皆是树干笔挺、粗大。

  王显仲立身一旁,看着正在装船的大量木料,略显忧色。从下游陆续传来消息,最近大量流寇正朝着安庆逼近,而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新城,船队需由安庆经过。由于安庆段江面狭窄,这一趟多少冒着些风险。

  虽说如今有史可法戍守太湖,并派兵扼守主要要道,但流寇势大王显仲是早有耳闻的。相对于危险来说,商人更看重利益,哪怕是铤而走险,王显仲也愿一试。

  最近,新城大量稀奇货物流入九江府。其中有肥皂、琉璃镜、琉璃酒具等物……而那些卖货之人皆是为新城供给原材料的供应商,送去的货物有木头、煤炭、铁矿、铜矿、粮食等货物。

  有传闻,德庆一地,有人仅仅是拉了几船铁矿石前往新城,他在新城换取了一千多两的货物,回到德庆后转手卖了三千多两银子。

  作为靠着几根木头起家的王显仲也眼红了,这种机会他自然不想错过。

  当然,王显仲不知道的是,这里面或多或少都有采购科的身影,其中更是不少商家拿着新城的好处,特别卖力的替新城做宣传。

  采购科布局很大,只要是长江流域较为富裕的州县,他们都会派人前往进行夸大式宣传。目的嘛,自然是希望大明的商人源源不断的为新城送去原料。

  十一月上旬时,由采购科扶持的商人在九江府开始售卖新城货物,其中玻璃镜标价两百两,香水一百两,肥皂两百文,哪怕是这么夸张的价格,仅仅是用了一个上午直接售罄。

  当时那家店铺开门营业时,王显仲正巧路过,他被火爆的卖货场景吸引。

  王显仲抱着试试看得心态,找到商家询问了一番货源,那采购科扶持的商家将剧本化的真相告知了王显仲。

  当他得知,售价两百两的琉璃镜在新城居然只需要一百两,香水更是只需要五十两后,一时间整个人心都飘到新城去了,因为这可比四处贩卖木料赚钱多了。

  也就再后来几日,德州传来更为惊人的消息,一个卖矿石的商人用一千多两货物赚取到三千两后,让他动身前往新城的决心更大了。

  王显仲也算小有身家,名下有十来艘十丈沙船,今天他将去年砍倒阴干的木材全部装上了船,准备送到新城去探一个究竟。

  “老爷,一趟路途不太平,要不我跟着船跑吧,您就别去了。”这时,王显仲身旁的忠仆看着他忧心忡忡的样子,在一旁说道。

  “我王某人白手起家,这些年走南闯北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王福你勿要再多言。”对于眼前这忠仆,王显仲还是很信任的。

  但是,那新城如今成为商人们眼中的圣地一般,如此大的利益驱使下,王显仲觉得自己很有必要亲自走一趟。

  就在二人交谈间,对面宽阔的江面上驶来十几艘货船组成的船队。这种景象王显仲已经见怪不怪,这些人的去处自然不言而喻。

  午时,十艘沙船木料全部装载完毕后,船队顺江流而下。

  原本王显仲猜想,自己的船队可能会出现被截停的局面,但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一路上顺风顺水,船队并未出现先前预想的那些情况。

  更是连安庆地段那狭窄的江面上也是风平浪静,一点紧张氛围也没有。

  终于,在三天后的下午,王显仲的船队历时近三天时间,安全抵达新城码头。

  王显仲站在船头,看着新城码头边停靠的大量船只,以及码头上忙碌得风风火火的景象,为自己做出的明智决定感到庆幸。

  这码头在王显仲看来十分巨大,大明境内怕是很难遇到与之相比的,特别是码头内大量悬空设备,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装卸货物。

  就在王显仲沉迷欣赏时,发现新城码头上,几个穿着黑色劲服,臂膀绑着红布条的青年手中拿着蓝色旗帜在远处冲他摇了摇,随后向他做出往边上靠的指引动作。

  见此,王显仲不敢怠慢,忙指挥着船队向着他们指引的方向靠了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