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章 南下



    在广宗城下又盘旋了半月时节,期间汉室天子发函问询此间战事,为皇甫嵩含糊过去:天子,名有天下,实则只洛阳县令尔,故皇帝又有‘县官’之称。

    而黄巾军这里,也有动静,华十二发出‘减军令’,命令各部渠帅都给自家部队做一做瘦身,留下那肯走兖州的,放下那愿留冀州的。

    为了此项工作,由张角推荐,华十二选拔出的一批人送入了渠帅身边,有个名号,唤做‘黄天下使’,其任务是监督各部渠帅的思想动态,保证其对黄天的忠诚。

    而对黄天的忠诚,也即意味着对黄天之使者,黄天之天公,地公,人公,三位将军的忠诚。

    而黄天下使目下的重大任务是,保证各部渠帅对‘减军令’的不打折扣的运行。

    这是张角在华十二推动下,第一次对渠帅的收权行动,很使得一批渠帅不满,感到手脚被束缚,黄天下使依仗使者威严,尽管无有根基,但却敢无事不管。

    事实上,这也是华十二的授意。

    每隔两天,黄天下使就要汇集一处,向张角与华十二回报各部渠帅的情状,俨然驻在军队之锦衣卫。

    黄巾军不止这一个动静。

    另一个动静是对黄巾军的编制进行统一。

    由于各部渠帅文化水平不一的历史原因,而张氏三兄弟又没有足够好的管理水平的客观原因,导致各部渠帅麾下编制各行其是,校尉、屯长、曲侯等职名乱取乱叫。

    有的甚至不知道正常职名为何,自家形成了一条独居特色的职位体系。

    为此,华十二快刀斩乱麻,仍把当代官职名拿来用,给各部渠帅麾下兵马做了个统计,在这次统计中,有些人虚报人数,显形了;有些人隐藏势力,也显形了。

    不过,对以上两种乱象,华十二并未加以惩罚,毕竟新朝的剑不斩前朝的官。

    这两事,暴露了张氏三兄弟的管理缺陷,很大一部分责任是需要这三兄弟负责的。

    半月时间,匆匆忙忙,华十二感觉过的飞快,而今日就是‘减军令’的最后期限,在这一日仍不表态者,即默认去往兖州。

    故土难离,尤其是小民们,只是为了生存就已经拼尽全力的他们,很多都没有勇气,没有力量去迎接新的挑战。

    除非真就是饿的不行了。

    我们的老百姓从来不是善于忍耐,而是险恶的食利阶级使他们麻木。麻木,才是我们忍耐的真相。

    这一次‘减军令’,让很多渠帅都产出了苦水,而在张氏三兄弟面前吐出,更有甚者,来在华十二面前多次抱怨。

    华十二表面温和,内心却如铁石。

    他发‘减军令’乃是因为恐惧,他见惯了黄巾军中管理混乱的情状,此去兖州,千里风波恶,不知在这样的浑乱管理之下,要枉死多少百姓。

    与其如此,不如留一些人在冀州,既是减轻了黄巾军的管理压力,也保证了此去一行的上下一心,更留下了许多性命。

    看似一箭三雕,其实这是华十二的软弱。

    只要去到兖州,依靠他的强力,所有冀州黄巾都可以获得一片新的土地,一片新的,几乎不用缴税的土地,这可以使他们感到幸福。

    而他只要殚精竭虑就好了,尽管路上仍然会死人,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会保存下来,获得那样的幸福。

    但他还是软了,他将责任分担出去,由人自决,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归处,由他们自行选择,唯有这样,华十二才感到肩上的压力是可以承担的,是幸福的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