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典韦借虎威



  华十二算是放心,每日的‘早课’并没有白白浪费他的口水。

  没有特别出色者也是正常,华十二微微记挂之后,就决定放下这一条,天才总是难寻,三国百千将,不也只才出了关羽一个武圣人。

  汉后千百年,谁又堪与时人诸葛亮媲美。

  天才这种‘异类’,强求不来。

  华十二观看四只队伍各一场分粮的场面,耽搁到下午,这才在腿上夹了两只甲马,一路快腿跑回巫来山,练箭去了。

  仍是滥射,但不在对天地,而是专门砍出一块木桩来做靶子。

  现如今,那木桩上已经密密麻麻的都是箭孔,孔眼算大,不然定能引起密集恐惧者的害怕。

  山坡顶上平坦地,华十二搭弓,手指一松,‘吱——’一声急响,箭支就稳稳射中木桩,狠狠的扎了进去。

  也亏着箭支质量出奇的好,不然华十二现在哪还有箭可使。

  这一天就这么平平无奇的过了去。

  待到明日,巫来山突兀来了访客,是雷家四人忐忑不安的拜访。

  华十二叫贾风带他们上山。

  四人拱手为礼,雷进为大,于是当先说道:“先生,我等听说粮队近日在收缴梅乡粮食,不知这里头是什么说法。”

  这句话在他肺腑之中不知酝酿了多久,现在终于吐出,雷进竟敢压力大减。

  而粮队,则是送粮队伍在百姓间的俗称,华十二并没有给送粮队伍定名,而今民间自然传出‘粮队’的称呼,华十二就有顺水推舟的意思。

  就由得他们这样称呼。

  华十二眼皮一抬,问他们:“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他微微有些惊讶。

  时至今日,华十二已习惯乡间消息的闭塞,就不难怪三人成虎也在这时代蔚然成风。

  在现代,三人成虎多是因为传播基数大,导致消息在互相印证中出现变形。而在这个时代,却是因为传播时间久,导致消息中的有效成分逐渐在传播中流失。

  仍是雷进答道:“先生,是梅乡的人告诉我们的。”

  回答了吗?回答了。

  答案有效吗?没有效。

  事情源头就在梅乡,华十二就算是用脚后跟想,也能知道他们是从梅乡获取的一手消息。

  不过也算了,不拘梅乡人传出消息是作何目的,终究不过是几个蝇儿轻飞,抬抬手也就打死了。

  “这件事仅会发生在梅乡,雷鸣乡不会发生,你们放心。”

  华十二也知他们此来是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答案,索性就直言告知他们。

  雷进:“谢先生解惑!”

  随后其他三人也是如此说话。

  如今已吾多风雨,他们想做埋头的鸵鸟也不成,此行,是雷新首倡,四人之中,他危机感天生的重,且也比其他三人更知道先生是个何等样的人。

  在他眼中,先生虽然莫测,但是有慈悲心,不愿与人为难,虽然神通**在身,但也不轻易施展。

  因而也就比雷家的其他三人有更大的胆魄去面对先生。

  “贾风,带他们下山。”

  随后看着他们下山的身影,华十二默默思量:“是我想的有一些差了,我之前以为我做的事,只在事情发生处起影响,与其他地方的其他事,是平行。

  但今天他们给我上了一课,原来不是平行,是交叉,是互相影响。

  我竟以为我在玩单机游戏?”

  华十二因此耸然。

  今日华十二给典韦遣了一件新差事,要他做主,管理粮队扩充队伍的事宜。

  前两日这件事其实一直在推进,只是报名人数繁多,一旦加以管理,势必会侵占领队们分量的主要事务。

  于是华十二经过与领队们的商议,决定推翻前次的打算。

  不止是要新增两只队伍,还要将原有的八只队伍再行扩大,正好这时典韦有个‘领队总管’的头衔,华十二一事不劳二主,就将这件事差遣给了他去办。

  典韦颇有某种‘创业元老’的热情,所以并不觉得新增给他的职事是对他的负担。

  也并不在意此事的繁巨,兴致冲冲的带上八个领队临时给到他手底下做事的二十多人就跑到梅乡。

  有一句话叫做:竖起招兵旗,就不愁没有吃粮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