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苦主上门



  贾风托三贾里的同乡在坡下起了一间木屋。

  听到下面呜呜查查的声音,华十二走了下来,见到此状,顿时想到自己那歪歪斜斜,不堪入目的小屋子,就请众人在造完贾风的屋子后,也上坡上给自己重起一间。

  可他却没料想到,在他说出这个请求后,众人一致希望先给他把屋子给搭好。

  盛情难却,华十二只得同意。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过一天的功夫,一间崭新的木屋就出炉。

  看着新屋子,华十二止不住的高兴。

  毕竟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他势必都会住在这里,也无他地想去,因此能有更好的居住条件,他也极是满意。

  “来来来,都把这个带上,就算是给你们的酬劳了。”

  华十二用桌布兜出几十个馒头,作势要分给大家。

  因为他手中没有这个时代的钱币,因此只能以实物酬谢。

  在华十二的概念里,这是颇不正规的一种酬谢方式。

  然后与之相反的是,就算是他用钱币酬谢来帮忙的人,这些人也未必满意,在小农经济下生活的他们,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因此,他们家中从来不藏钱币。

  在乡里也用不着钱,要花还得跑到县城里去。

  而在工业时代则不然,那时候,一切都能买卖,包括感情,甚至是‘真理’。

  “先生,这是什么?”

  贾风好奇的问。

  华十二回道:“这个叫做馒头,是比炒米炒面要好吃的东西。”

  之所以拿出馒头,也是华十二考虑到大家可能吃炒米炒面都吃腻了,于是就用馒头来给大家换换口味。

  而馒头在这个时代或许应该叫做‘馒首’。

  因为此物相传是蜀汉武侯诸葛亮在平定南蛮班师行船的路上,遭遇狂风大浪,诸葛武侯就认为此风浪是因南蛮兵的怨气而起,就下令用面揉成一团,代替人头置入水中,祭奠死去的南蛮士卒,平息他们的怨气。

  所以馒头被称作‘馒首’,是以馒头为首级的意思。

  不过这个大概只是卖馒头的为了提高馒头的名气而穿凿附会的故事,就如康熙,乾隆吃过的诸多小吃一般,是一种软广告。

  实际上,馒头的历史可比这个故事要久远的多。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个大宝藏,想要什么都能从里面挖出来。就比如说:自古以来。

  华十二捧出的馒头热气腾腾,带着浓浓的发酵香气,霎时间就迷醉了众人。

  贾风口中都不自禁的流出了口水:“先生,我能吃一个不?”

  “哈哈,这本来就是要分给你们的,都拿去吃吧。”

  华十二哈哈一笑,就把馒头分给了大家。

  贾风自然也分得几块。

  刚才给华十二起木屋时,他也帮了很多忙。

  拿到馒头的众人都忘记了还要给贾风盖间木屋,一个个用下裙兜着馒头,兴冲冲的各自跑回了家,要与家人分享。

  “跑慢点,不要掉了馒头。”

  他们的脚步急匆匆,不由得华十二在身后大喊嘱托。

  ……

  “阿翁,你尝尝这个。”

  “这个是什么?”

  “嘿嘿,先生说这个是馒头,比炒米炒面还好吃呢。”

  “先生说的?那我一定要尝尝。

  唔~

  甜~真甜!

  但是少了盐味,我觉得还是没炒米好吃。

  还是给我孙子吃吧。”

  “可是它软的很啊,吃它,你的牙不疼啊。”

  “嗯,软的东西吃着没劲,不如炒米。而且,我们家又不是只有炒米,不还有同是先生赐下的炒面么。那个也软,不累牙。

  我看馒头还是给孩子吃,他们牙嫩,吃这个不容易坏牙,我都这大年纪了,吃它也是浪费。”

  “阿翁!……”

  ……

  眨眼间,夜尽天明。

  今日送粮的队伍果然又比昨日扩大,有很多来自首乡的甚至在凌晨二三点就起来了,披星戴月赶到这里,就是为了目睹给他们‘一把’粮食吃的好人——大巫师先生。

  他们甚至都不为那酬谢而来。

  华十二变完粮食后,八个领队并没有整理自己的队伍,而是聚在一起,不知道在聊些什么。

  华十二也颇觉好奇,但很克制的没有去打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