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军饷急缺



只是徐行他没想到凌沧州堂堂知府大人,饭菜如此的寒酸。

“殿下见谅,大人将所有钱财都投入到了抗倭的事情之中,所以我们衙门现在有些潇条。”师爷从旁解释了一下。

徐行点点头。

“明白明白!凌大人为国为民,是难得好官!”

徐行表示自己可以理解。

“好官又如何?好官难做啊。”凌沧州不知道为何听到徐行这句话,突然之间有些感慨起来。

“难道大人遇到了什么事情了吗?”

徐行放下手中快子问凌沧州。

从徐行看到凌沧州开始,徐行就觉得凌沧州心事重重,看来是真的遇到了难题。

“哎!”

凌沧州叹息一声。

“还是不说了,说出来也没意思!”凌沧州摇头苦笑着说道,他现在面临的问题,他都没有办法,徐行又能如何?

不是凌沧州看不起徐行而是事实。

徐行刚刚从北周回来,无权无势,如何能帮助自己,况且就算是徐行没有去北周,在大魏徐行也没有权利。

因此自己说了徐行也帮不上自己什么忙。

何必徒增烦恼。

徐行一看,这是凌沧州不想说还是自己被小觑了?

“凌大人,既然我家殿下说了让您说说看,或许我家殿下有什么办法!”

李平这个时候替徐行说了一句。

徐行可是很聪明的人。

凌沧州听了李平的话,在看向徐行。

“也罢,既然如此那下官就跟殿下说一说,实不相瞒我金陵的兵马已经半年没有发军饷了!”

凌沧州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这半年时间,凌沧州一次次给朝廷兵部上书,希望朝廷兵部能督促户部发放军饷,可是一直都没有消息。

半年时间。

将士们都有了消极的心态,大家从军有的是为名为利,有的是为了那么一点军饷能补贴家用,但是现在军饷没有了。

谁人愿意拼命?

死了就白死了。

原本抗倭的形势大好,可就因为这军饷,倒是原本高涨的士气重新跌落下来。

要知道他们在和倭寇交锋,很少能占据优势,他们基本上都是以人数取胜,胜利真的来之不易。

凌沧州原本想着趁热打铁,扫清金陵城附近的倭寇,可没想到最后竟然会如此无疾而终。

这可真的是应了那句话虎头蛇尾。

“如今前方士兵对战倭寇士气大跌,前些日子大公子来消息说,他们和倭寇交锋数次,但都以失败告终。”

凌沧州的师爷也接着凌沧州的话说了一下。

“朝廷不管吗?”

徐行开口问道。

徐行已经三年不在大魏,对朝廷的事情徐行了解的也很少。

“朝廷?”

凌沧州感慨万千,皇帝沉迷丹术,信奉道教,整天都想着长生不老,朝廷上下都在忙着巴结皇帝,那里有人管他们的死活,他们根本就不管倭寇祸害百姓的事情,朝廷只想着自己的安逸。

“殿下实不相瞒,这三年来朝廷越来越没有朝廷的样子了,我上书兵部和户部,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回应,我最后修书一封给左相方塘,左相告诉我军饷被国师挪用给皇上修建了太极殿。”

凌沧州话到这里,义愤填膺,真的是怒发冲冠。

他们在这里浴血奋战,付出生命,但是朝廷那边却在巴结皇帝。

那军饷关系到三军,但是朝廷却全然不顾。

“修建太极殿?”

“没错,传闻太极殿修建需要耗费三千万两白银,原本我大魏这些年并不富裕,从三年前开始我们要给北周税银,因此国库空虚,修建太极殿需要大批钱财,其中一部分是朝廷增加了辽东的赋税,还有一部分就是我金陵铁甲军的军饷。”

凌沧州将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徐行。

这三年大魏可是热闹非凡。

“湖涂啊。”

徐行说道。

开疆扩土,保境安民,靠的就是军队,竟然挪用军饷,真的是湖涂至极,这是在引火**。

动用什么也不应该动用军饷。

徐相真的没想到大魏竟然变得如此程度。

“修建太极殿,难道诸位大臣和皇子们也都同意了?”

徐行继续问道。

难道整个朝堂之上就没有一个聪明人?明白人?知道其中利害关系的人吗?难道所有人都傻了不成?

“当然是有的,左相方塘和谏议大夫冯功岂二人力谏,希望能停止修建太极殿的事情,但是皇上却不闻不问,最终左相被罚俸三月,官降半级,谏议大夫冯功岂更是一头撞死在了太和殿上。之后谏言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