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去见老友



    与此同时,杨广正与他的一位老朋友见面。这个人既是杨广的朋友,某种意义上,他也是杨广的老师,此人名叫方伟晨,杨广儿时的邻居,如今已是一家民营企业家兼某地区商会的会员。

    杨广之所以一来到SH就去找他,是因为方伟晨有着很强的市场洞察力,并且,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他能从自身的角度更准确地看清华东地区的经济形势。

    方伟晨比杨广大五岁,杨广刚刚毕业还在四处打拼时就一直受到方伟晨的指点。那时的方伟晨事业小有成就,想要找一个比较亲近的人帮助自己打理生意,可他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杨广就成为了他的第一选择。

    不过,当时刚刚毕业的杨广并不愿意,原因有二,第一,方伟晨的事业虽然已有些成就,可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家,发展前景并不被杨广看好,帮助方伟晨打理事业很有可能耽误自己的前程。第二,杨广当时还年轻气盛,他坚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创造一番更大的事业,他还不愿意屈居他人之下,尤其是自己的朋友。

    不过,随着几年的闯荡,杨广渐渐明白了,在这个社会中,想要靠一个人的努力去实现辉煌的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方伟晨的事业经过了几年的打拼已经开始蒸蒸日上,早已不同了往日。可是,越是这样,杨广就越不愿意投靠,杨广的性格倔强,可以雪中送炭,但是绝不会在失败或失意之时寻求他人的怜悯。

    当然,那时的杨广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所以每当遇到困惑时,他都会来一趟南京,见一见这位老师,寻找疑惑的答案。

    当然,方伟晨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教授给杨广。在杨广事业选择的迷茫期,正是方伟晨的指点,才使得他可以坚定地选择IT这个行业,在杨广刚刚独自一个人在华北地区寻找客户时,也正是方伟晨的建议才使得杨广抱住了汪启文这条大腿。

    之后,两个人的事业都进入了成熟期,工作忙了,见面的机会也就少了许多,除了过年时会相互问候以外,二人很少再有其他的联系。

    这之后的杨广也渐渐地成熟起来,有了疑惑更习惯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也就少向方伟晨求教了。

    不过,这次不同以往,虽然杨广极力希望推行改革计划,可是,他依然隐隐约约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顾虑,似乎,总有些看不见的危险在等待着他。当他决定继华北地区之后在华东地区推行改革时,他想到了这位曾经的老师,他想知道,他的这个选择是否正确,所以,来到SH之后,他第一时间跑到了JS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杨广来到了NJ市方伟晨的公司所在地,曾经杨广常来的地方。杨广没有带任何人过来,此次相见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会面,他不希望其他人的打扰,同时,他也不想公司其他人知道他心中的顾虑。

    杨广知道,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改革者都曾怀疑过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但是每一个改革者都必须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坚决。因为改革就意味着风险与质疑,如果改革者本人都不能表现出一种坚定的,破釜沉舟的信念,那么,其他人又何来的勇气和力量与改革者一同朝着改革的方向前进呢。

    管仲、商鞅、邓公如此,今天,杨广也是如此。虽然杨广的改革远没有他们的那样伟大,但是,依然是杨广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决定。

    也许,南京是一座被诅咒过的城市,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古都之一,被称为六朝古都,三国时期的吴,后来的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于今天的南京,然而,它们却都是短命王朝,当然,这还不算后来的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而这两个王朝同样也是短命的。

    同时,南京也是中国近代史中唯一一座遭遇过两次大屠杀的城市,第一次是太平天国时期,从太平军占领南京城到湘军攻破天京后的三次屠杀。而第二次屠杀就是众所周知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如南京这样命运跌宕的城市仅此一座,所以,有时让人不得不怀疑,南京是否被诅咒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