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诡异的多尔衮-第3/4页





    一块地要开垦成熟是两三年,那个时候,后金也差不多恢复元气,有能力再战了。

    傅昌宗出这个主意,自然也知道其的顾虑,继续劝说道:“皇,臣认为,建奴在没有把握攻下锦/州,宁/远之前,是不会再与我大明轻启战端,臣有推测,五年之内,建奴不会轻易触怒我大明。”

    “五年?”

    朱栩一怔,要是有五年,他的骑兵也应该可堪一战了吧?配合着攻城大炮等火器,难不成还惧怕后金不成?

    傅昌宗见朱栩神色有振奋,道“是,五年内,建奴不敢妄动!”

    朱栩微微颌首,若有所思起来。

    若是五年内后金不乱动,五年之后,也由不得他们乱来了。

    周应秋很快也想到了这点,抬手道:“皇,宁/远,锦/州一线固若金汤,若是担忧东/江/镇,不妨地取材,构筑大城,以来保护移过去的民众,二来也让毛龙有个根基,不至于总是待在海岛。”

    朱栩也觉得此议可行,看向两人道:“既然如此,你们二人去一趟昭阁,再细细商议一番。这件事朕会命昭阁主理,六部协同,再命陕/西,四/川,山/西,湖/广等巡抚,总督配合,朝报也动起来,加强宣传,务必要稳妥,不要再出乱子。”

    傅昌宗与周应秋都抬手应‘是’,庞大的政务不能都集给皇帝,昭阁渐渐的也要承担起来内阁的神作书吧用了。

    说完这些,周应秋也开始奏呈,道“皇,臣已经物色了几个巡抚人选,还请皇御览。”

    刘时敏将奏本接过来,转递给朱栩。

    朱栩打开看了眼,周应秋的奏本简单,打算将李精白,黄立极,张瑞图等巡抚调往陕/西等即将新划分出来的省份做巡抚。

    这些人都是经历了政改,甚至深度参与的,有能力有经验,若是要完成陕/西等地的政改,这些人倒最是合适。

    朱栩没有异议,道:“嗯,接替这些人的也要早神作书吧准备,对了,与昭阁多商议,详细再奏。”

    周应秋见朱栩同意也没有多说,心里暗喜。至于昭阁,他并没有放在眼里,只要朱栩点头的事情,朱由检翻不了盘。

    又说了几句,傅昌宗,周应秋便告退离开。

    巡抚人选有了,接下来是总督了,朱栩很快想到了辽东的那些将领,祖大寿,朱梅,左辅,张盘等人,他们资历,能力都够得,留在没有战事的辽东也算是浪费。

    朱栩拿起毛笔,在周应秋的奏本,巡抚名字的后面,逐一添加名字,这些都是配备他们的总督。

    过了一阵,一个内监从侧门进来,在曹化淳耳边低语了一句,悄然退下。

    曹化淳见朱栩批注完,走过来道“皇,建奴使者,多尔衮求见。”

    对于这位,朱栩谅了好一阵子,手指敲着桌面,想着这位也不简单,淡淡一笑,道:“有请吧。”

    “传多尔衮觐见。”一声声尖叫在皇宫回荡。

    多尔衮在乾清宫外,内外廷的界线,听着声音,迈步向前走去。

    只有他一个人,穿着明朝都尉的军服,面色平静,目光炯炯,双手托着一个精致盒子,一本正经,恭恭敬敬的迈步向景阳宫走去。

    领头的是两个内监,目不斜视,迈着小碎步快步走着。

    他们很想回头再看看,这个建奴人还真特别,居然穿着他们明朝的军服,一副明朝人的打扮,不由得心里嘀咕‘建奴莫非都是这样?据说他们以前是明人,只是叛变了……’

    两边的内监,侍卫虽然没有表情,心里也都怪异别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建奴人。

    多尔衮跟着两个内监,在众多的目光注视,来到了御书房门外。

    一个内监接过他手里的盒子,多尔衮面色平静的整理着衣服,望着近在咫尺的御书房大门。

    实则他内心也不平静,他的双眼可以看到黑漆漆的门内,那里如同深渊般,仿佛有凶兽潜伏,正等着他送门。

    金人都知道,大明朝廷的皇帝痛恨他们金人,下手从来不软,在宁远不知道杀了多少贝勒贝子。也从不讲规矩,他们金人的使者都是有去无回,要么是血淋淋的人头,要么是消失无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