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点翠玉雕-第2/3页



文化,终有一日会强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什么地步?”姜然笑着问道。

“我只是个唱戏的,哪有什么艺术。”李素素摇头笑道,“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要发展,但是真的很无奈。”

“无奈在哪里?”姜然略有些吊儿郎当的说道,“京剧有固定的受众,不说经久不衰,至少再延续个上百年不成问题,再说了,余老不也是在不断的尝试着新戏么。”

“余老是个大才。”李素素轻轻点头,“你说的也对,发展啊,就要唱遍中国,也要唱给世界,整个世界上,我还没有听过比京剧好听的曲艺,外国有乡村,蓝调,爵士,摇滚,但是京剧,也不比他们差了什么,有快板,慢板,跺板,散板,二黄,西皮,哪一个也不比其他音乐差了!”

姜然点了点头,这倒是有些太过绝对了,但是能够看出,李素素是真的喜欢这种艺术,这是一种澎湃的自信,来源于她已经站在了一个剧种的顶端。

“我决定了,回去就开始巡回演唱,跟余老一同走过每个城市,等到唱不动了,再回京剧院养老。”李素素笑着说道,眼中带着笑意。

“这就决定了?”

姜然倒是颇有些意外,开巡回专场,以两个人的身份,想要批下来,肯定是需要不短的时间和拉扯的。

“我倒是决定了,但是回去要看看余老的想法,毕竟他公务繁忙,要不然这样,我带你去开专场吧。”李素素眼睛一亮。

姜然看了一眼李素素眼中颇有些激动的神色,想了想,还是轻轻摇了摇头,“我可以在你们到河州地界的时候去帮帮唱,但是全国专场,还是算了吧,我这小身板经不起这么折腾。”

李素素噗嗤一笑,“行了,我也没想着让你去跟我巡演,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老生还难找么?”

姜然无语,整个比喻......

“研究过昆曲么?”李素素突然笑着问道。

姜然点了点头,“不算研究,略懂一二。”

“据说你在直播的时候,一天换一个唱腔来吊嗓子?其中就有昆曲之类的?”李素素笑着问道。

“哪有,都是粉丝抬举。”姜然略有些谦逊的笑道。

“昆曲的唱腔,很独特,和京剧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听起来,就像是进入仙境一般,哪怕是我唱《太真外传》时候,都很少有这种感觉。”李素素笑道,“我刚刚提到世界文化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趣事。”

“和昆曲有关?”姜然眉头一挑。

“是啊,曰国,曾经有一国宝,叫做歌舞伎,在曰国,和京剧的地位一样,演唱方式也差不多,都是男扮女,只是那个地位,那是真的国宝,近来,一个曰国国宝级的歌舞伎演员,迷上了昆曲,现在尚且在华国学习。”李素素笑道。“昆曲是艺术界的一朵芝兰玉树,被称为百戏之祖,不是没有道理的。”

姜然微微点头,将嘴里的稻草吐了出去,“艺术嘛,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锲而不舍追求自己所奉献的事物的人,我都喜欢。”

“话说回来,曰国的某些匠人对待一种东西的执着,我还是蛮敬佩的。”姜然笑道,“当然,华国之中就更不用说了,卢沟桥,永定桥,圆明园,赵州桥,乃至于长城,甚至是阿房宫,都江堰,都是了不起的前辈匠人。”

李素素点了点头,“这倒是真的。”

两人又是聊了很多,从戏曲艺术,谈到戏曲的未来,再到文化的传承。

两人人言轻微,但是说的,却都是内心的想法,最真实,也最纯粹,他们希望华国的文化,壮大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对外,所有国家都开设课堂学习汉语,学习孔孟之道,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至于赶超。

文化从不落后于人,何来赶超一说!

五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哪怕是有些埋在岁月里,消散在了青史中,但是自信从未断绝,依旧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说了这么多,你还没答应给我的雕刻。”李素素笑着说道。

“什么雕刻?”姜然看了看,说道,“我这里又没有好玉,只有一些边角料了,你要是雕刻个玉佩还凑合,其他的就算了。”

“那就玉佩吧。”李素素点了点头,说道,“我要一个浓缩版的点翠冠。”

姜然眼睛都直了。

点翠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