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平定三郡



    就在朝定得到难波田宪次的上书后一天,笔头家老太田资正的书信便送到了须贺川城之中。朝定随即闭门谢客,仔细研读太田资正来信的内容。

    太田资正和难波田宪次的上书相比,完全不是同一级别的。光是内容上就比难波田宪次多出一大截:臣以为山崎专柳斋之策,大涨本家志气,实勘称道。然而臣在细细思虑之后认为还有可商榷之处,其一、东国各大名其势未衰,武田家近年来实力大增,已取代今川家成为东海道第一。而佐竹家、小田家、江户家、葛西家等实力尚在。伊达家、最上家等大弱之后正在试图恢复,也未必病入膏肓。其二、上杉家的实力,只可谓强出任何一家,不可谓以一敌数。若是仓促出兵,敌国相援,以一敌二尚可,以一敌三则会胜算很小。其三、本家内部仍然有诸多难事,人口尚不足以扩充常备,良田不足以长资军食,诸多政策尚未在新夺之地实施。大战一起,绵绵无期,倾国之力,是否能够持久对之?臣并不敢妄下结论。有此三点,大业应当徐徐图之,万不可期盼于一朝一夕之间。至于本家眼下攻守方略该当如何,臣尚无定策,请您容臣细细思索后禀报。

    “哎······”朝定在看完太田资正的上书后不禁长叹了一声。

    太田资正的上书是一面性的。只是对山崎秀仙的方略提出了“有待商榷”的意思。然而实际上在内容中却以三个方面否定了山崎秀仙的方略。这三条非常的清楚明白,切中了要害之处。单凭这三点便立即显现出了山崎秀仙方略的缺陷。以朝定对上杉家的透彻了解,自然掂量出了沉甸甸的重量。应该说,太田资正的眼光还是足以胜任治国之重任的。

    但是,太田资正却并没有在书信中直接提出上杉家此刻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方略,使得朝定看完总觉得心里有些空荡荡的。如果既不采纳山崎秀仙的方略,却还拿不出自己的方略,若是继续往前走的话那不就是盲人瞎马吗?朝定现在所需要的是有一个振作家臣激励士气、指引大道的方略。例如之前朝定继任家督不久时就以‘夺回故土、复仇雪耻’,一直激励着出身武藏的家臣们很久。如今故土已经夺回,耻辱已雪,上杉家实力也在蒸蒸日上,自然是需要一个全新的目标来激励家臣们,还有激励自己。

    朝定再次陷入了沉思。他此刻已经开始不对陶晴贤的上书期望过高了。太田资正作为上杉家的谱代家臣和笔头家老,尚且不能筹划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给朝定过目。陶晴贤毕竟是一名外样家臣,纵容是名门之后、西国无双的大将,想想也不可能会有筹划全局的才能。朝定认为此事还是要与山崎秀仙从长计议。

    “禀报主公,陶尾张守殿派其弟陶安房守隆房星夜前来送上书信。”旁晚时分,就当朝定还在庭院里来回踱步时,池田盛周急急忙忙的便拿着一封书状轻步走了进来。

    “恩?!是陶尾张守?”朝定有些吃惊和感到意外。

    “主公明鉴:山崎专柳斋之方略,倚重军争,看似远图,实为近谋。近谋者,必以当前国力为根基。本家常备上州兵尚未扩充,以临时征召之军势欲吞灭天下,难矣!本家元气虽成,然不足以对抗东国所有大名、国人。以臣之见,欲吞灭东国所有不臣大名、国人,非五万常备不能言胜。而扩充兵力、训练常备,非两三年不能完成。另外,本家眼下可耕良田之地,唯有关东八国,剩余皆是多山地丘陵、沼泽之地,无以提供数万大军常年征战之军粮。故此,山崎专柳斋之谋,近不可行。本家方略,可作为两期。前三年预期,后十年动期。三年之内,韬光养晦,暗拓国土,充实国力,整军备战,是为预期方略。三年之后,大举西进,远图可谋。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思寸功,无以成大业。愿主公冷静思之。”

    朝定看完陶晴贤的上书后竟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已经将书状折叠放好,但是又不自觉的打开了。整整两个时辰,朝定一动不动的反复思索着。终于他霍然起身道:“陶尾张守率军抵达何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