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风云_第一百一十三章 六号公寓(三十一)-第2/4页





    “哦。。这样啊。。。”

    我摸了摸下巴心里暗道:看来这个刘瑶啊和普通人是一样的,不仅xing格开朗,而且为人应该也是不错,偶尔也是喜欢玩什么灵异游戏。按照常理,这样的人就算遇到什么事,也会和自己的闺蜜的,就算有不开心也不至于自杀啊。

    因为我做了很深的功课,曾经就有人对自杀这个现象有过很深的研究。加缪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可实际上,这件严肃的事还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在美国,每大约有一百人人自杀,自杀是导致个体死亡的第十大原因。在中国,每年自杀身亡者高达二十九万,自杀未遂者有两百万万,而自杀更是年轻人死亡的位原因。是的,还有什么比抛弃命更令人扼腕叹息呢?除了这些抽象的统计数字之外,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人也是自杀而死:文森特梵高、玛丽莲梦露、马雅可夫斯基、川端康成、海明威、三毛、顾城、海子、张国荣、阮玲玉、翁美玲。。自杀,至少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不过,进化心理学家丹尼斯德卡坦扎罗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过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从物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的自杀心理。卡坦扎罗当时任教于加拿大麦马斯特大学心理学系。这是要冒险的,因为从物学角度研究人类行为在当时可是一件容易引起争议的事。要知道,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早在五年前就因为社会物学的主张引过来自哈佛大学同行的严厉指责,还有人在他上课的时候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行为,就更是一块社会科学的保留地了;他们不会轻易让人染指的。毫不意外,卡坦扎罗的文章引了对他的批评。不过,到了一九九一年,死xing不改的卡坦扎罗又在习xing学与社会物学期刊上表了新的论文,明确地提出了自杀的适应器理论。 卡坦扎罗认为,自我保存是一种强大的物本能,不过这一物本能有设计缺陷。简单地,他认为自杀在某些情况下是一种适应行为。这里的适应需要在进化物学的角度上来理解。根据社会物学家汉密尔顿的理论,个体的适应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适应度,即通过自身传递基因而带来的适应度;第二部分是间接适应度,即通过亲人间接传递自身基因而带来的适应度。这两个部分加起来就构成了个体的整体适应度。在社会xing动物中,两个适应度zhijian存在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设想这样一个远古的场景,你长期卧病在床,家人需要不断地在身边照顾你,母亲甚至都没有时间去采集食物,父亲已经出去打猎一个星期了,而弟弟妹妹又需要食物充饥,但有限的食物也需要留给你一部分。你自己未来的繁殖预期很低,不过携带你部分基因的家人拥有较高的繁殖预期,不过你的存在构成了他们成功繁殖的一个沉重负担。假如把这个负担去掉,你的直接适应度降低了,但你的间接适应度可能因此受益,因为你对家人繁殖成功的消极影响没有了,因而总体上你有可能依然留下了更多的后代。——虽然不是通过自己这一条直接路径实现的。 简单地归纳一下卡坦扎罗的观点,他认为自杀是自然选择设计的一个把戏,一个舍车保帅的把戏。通过个体的自我毁灭,他们传递基因的效率反而更高,这种情况下自杀机制是有可能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而且,卡坦扎罗还认为,自杀需要满足一定的智力阈限,因为自杀机制的启动需要在下意识中权衡自杀的利弊,而高智商的个体更可能做到这一点。此外,假如自杀机制具有某种适应优势,那么这种适应优势应该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换句话,自杀应该具有一定的遗传xing。 提出一种能自圆其的理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这种理论靠谱不靠谱进行检验,检验基于这种理论提出的假设。那么,卡坦扎罗的自杀理论有什么证据吗?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证据跟卡坦扎罗的理论是一致的。 来自维也纳大学的马丁·沃拉切克对自杀与智商zhijian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自杀风险的确跟智商存在密切关系。比如,一项追踪研究现,智商为一百五十一的才儿童自杀风险是普通儿童的四倍。包括家、文学家、剧作家和诗人在内的高智商者,死于自杀的可能xing也远远高于普通人。这一关系也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类:跟寿终正寝的同类相比,自杀而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拥有更高的智商。来自意大利、奥地利和白俄罗斯的调查都证实了沃拉切克的猜想:高智商的人更可能死于自杀。 来自行为遗传学的研究为自杀的遗传xing提供了某种支持。丹麦的一项全国xing调查现,跟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相比,亲手足zhijian自杀风险的相关更高。瑞典的研究者也现,两个个体zhijian的亲缘关系越近,双方自杀的风险相关就越高:同luan双子高于异luan双子,异luan双子高于表亲兄妹,表亲兄妹高于陌人。 卡坦扎罗和太平洋路德大学的布朗等人通过各自的研究,直接检验了自杀的适应器理论:当个体实现整体适应度的能力或预期下降时,个体的自杀意念会增强。早在一九九一年,卡坦扎罗就对包括正常人、同xing恋和精神病人在内的多个群体进行了调查,结果现跟自杀意念关联最密切的因素是个体对家庭的影响。一旦觉得自己成了家庭的负担,人们就有较多的自杀意念。觉得自己对家庭有贡献,这样的人自杀意念较少。布朗等人的研究也现,当个体觉得自己是家庭负担时,会有较多的自杀意念。不过两者zhijian的关系受到健康、浪漫关系质量以及母亲年龄的影响。当自身健康欠佳、浪漫关系较差而母亲较年轻时,认为自己是家庭负担的人会有最强烈的自杀意念。健康不佳和浪漫关系较差意味着个体未来的繁殖潜能较低,若这时候个体再成为家庭负担,就意味着他们也会降低家人的繁殖潜能,从而恶化自身的整体适应度,因此自杀意念这时更容易出现。年轻的母亲意味着家人的繁殖潜能较高,这是若自己成了家庭负担,同样会降低自己的整体适应度——一个可能拥有较多后代的母亲,也许因为要照料已成为家庭负担的自己,把相当多的资源消耗在自己身上,这种“浪费”最终会对自身基因的传递带来代价。 作为哲学家的加缪是深刻的,因为自杀是严肃的。不过,自杀更像是一个严肃的物行为,而不只是一种哲学思考。卡坦扎罗从物学视角对自杀进行的解读,以及其他研究者从各自领域对这一理论的检验,初步支持了自杀具有物学基础的观点。让每个人拥有更美好的未来,让每个人都成为家庭的积极力量,也许是从根本上减少自杀的解决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