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3 入彀-第2/5页





    事实证明,中山王这一份谨慎并非多余。当麻秋南来途中,得知邺城竟然已经被淮南军所攻取,过往几年所树立起来的那种自信险些崩溃,甚至几乎要转头返。

    可是,他也意识到如今中山王麾下势力正处于一个极为微妙的情况。

    虽然中山王本人依然强势,过往这几年也是战功赫赫,但毕竟是败退而归,旧威总有一些动摇,如今麾下众将虽然麻秋等嫡系成长极快,但也要倚重夔安那些羯族耆老,而其他那些杂胡义从们也不如往年恭顺。

    如果他今次不战而退,自身会遭遇怎样嘲讽不说,中山王也必会颜面大损,乃至于影响到当下的襄国战事。

    所以,他只能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南来。幸在南来途中所知敌情渐多,知道淮南军今次攻取邺城只是一部偏师,声势虽然不小,但余者大多都是河北那些趁势而起的乌合之众。至于主力部队,仍在黎阳南岸与石堪大军对峙。

    得知这些后,麻秋先是松一口气,继而心情又转为沉重起来。仅仅只是一路偏师而已,在主力大军还未北进的情况下,居然就这么轻松便夺取了邺城!

    “这个敌将谢艾的确不是寻常俗类啊。”

    眼望着不远处的城头,麻秋眉头锁得更近。谢艾这个名字,他此前并没有听过,原本还以为淮南军即便偏师北上但能够营造出这么大的声势,最起码也该是郭诵、毛宝等这一个级别的将领,却没想到居然是这样一个寂寂无名之人。

    然而其人虽然无名,但在询问一些前几日曾在义军中厮混的那些河北人之后,他也对谢艾北渡以来事迹有所了解,再也不敢怠慢。尤其了解到此前几日邺城周围那传播极为迅猛的三旗军令,更觉得这个谢艾绝不是寻常以武勇而称的战将。

    如此见解,早年的麻秋绝不具备。以前的他只觉得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计谋之类都是虚妄,一戳即破,可是当他们绝对实力汹涌南下,脑浆子都险些被打出来之后,才渐渐明白世事从无绝对,只有相对。

    尤其战争充满了变数,乃是一个成千上万人参与、激烈变幻的动态较量过程,甚至就连相对的优势都会转瞬即逝。

    当然,对谢艾重视是重视,但并不足以让麻秋畏首畏尾。在他看来,这谢艾纵使有些智计,也不过只是淮南军中一个弄险搏进的末流而已。

    正如早年的他,总奢望能够大功震世,屡有弄险之举,但事实上能够真正执掌方面的大将之才,反而不会执迷于这种弄险小道。若只是一城一地得失,这种勇进难能可贵,但在真正大规模的战事中,一两次犯险或可收取奇效,但也极有可能弄巧成拙。

    比如眼下,这个谢艾看似能力不凡,轻师北进搅动风雨,极短时间内便集结几万乱众,一举拿下邺城。但这也是因为其人背靠淮南军这一庞然大物,那些乱众们也是因为淮南军浩大气势。

    但这个谢艾最起码犯了两个致命错误,第一是高估了淮南军在河北号召力,那些依附的乱众一旦得知强敌来临,便飞快抛弃其人。

    这等于提前消耗了淮南军此前营造出来的气势压迫,后续就算淮南军再占上风,这些反复无常之人在自曝其短后,也不敢再轻易投靠过去,担心会被事后追究。

    第二便是自不量力过早拿下一个对其能力而言太大的目标,邺城乃是河北最重要的大邑之一,无论得失都会在河北人心目中造成巨大的震荡。

    眼下淮南军主力还在河畔,与偏师脱节,拿下邺城诚然能壮其军势,但若旋即便失守的话,也会大损军威,这必然会影响甚至打乱主力部队的战斗节奏。

    比如眼下,麻秋便占据了绝对的主动,他既可以围点打援,也可以直接强力攻取邺城。

    这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前者可以利用淮南军急于增援的心理,有效的消灭掉那些来援军众。后者则可以震慑周边那些摇摆不定的人心,让他们认识到谁才是河北真正的主人。

    而且这两者也可以兼得,一方面派那些沿途归降的乱军围困进攻邺城之敌,一方面广布斥候于南面,一俟发现敌踪,便以骑兵野战优势痛歼来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