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前朝往事



    ;夜已深了,折腾了一夜,靖安公主甚为疲惫。但头发还未干,良辰不得不找些话来吸引她的注意,避免她就此睡了过去。

    良辰用心良苦,靖安公主也能领会,便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道:“你们可知,归诚候府的来历?”

    美景摇摇头道:“婢子只知道,归诚候府崔家是前朝降将,所以封号才叫归诚。”

    “是啊,崔家。”靖安公主叹道:“这个崔,可不是一般的姓,是博陵崔氏,那是延绵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

    “先帝开国,想方设法地削弱着世家的权力。沿袭前朝末年的科举取士,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

    靖安公主谈性大发,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刻意回避扎入心头的那根刺,对心腹侍女讲起了科举的来历,听到两人云里雾里。

    见到两人神情,靖安公主不由一笑,道:“我怎么跟你们说这个?还是说崔家吧。想当年,崔家在前朝中遍布门生故旧,和其他五姓七宗把持着朝政。”

    这些事,她也没有经历过,是在先帝那里听来。

    兄妹两人年纪相差很大,靖安公主在英烈皇太后身边启蒙时,先帝已经领着兵马四处征战了。

    开国之后,出于心头的愧疚,先帝对她很是宠溺。与其说是疼爱幼妹,不如说拿她当女儿一样宠爱。连先帝亲生的公主,获得的关爱都没有她多。

    又因为她是女儿之身,在朝政上,先帝对她也没有避忌。所以,靖安公主虽然没有大儒教导,但在全高芒的权力中心长大,拥有天然的政治敏锐。

    前朝末年,世家把持朝纲、瓜分权力,皇帝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政令不出京城。

    说句公道话,前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堪称明君,可惜生不逢时。他想要打破世家垄断人才,创立了科举制,却遭到所有世家联手抵制,寒门子弟遭到排挤,能出头者寥寥无几。

    最后天下大乱,烽烟四起。豪门世家凭借多年来的积累,各自领兵,逐鹿九州。

    而卫家,当时只是驻守晋阳的郡守。晋阳号称北都,乃兵家必争之地,好几家都朝卫家递出了橄榄枝。但是,先帝见惯了世家的丑恶嘴脸,不愿为他人做嫁衣,自己打出了旗号,参与这场天下的征战。

    卫家能打下来这个天下,殊为不易。

    世家这样的庞然大物,从来都只捞取家族利益,而罔顾民生。家族之间的倾轧,对寒门子弟的排挤迫害,都让先帝下定决心,采取了不同手段削弱世家权势,大力推进科举取士。

    经过了先帝一朝的刻意打压,世家已经逐渐衰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朝堂之上以寒门学子居多,但世家通过科举出仕的官员,仍旧遍布高芒。

    百年世家的底蕴,要想培养出几个进士,实在是太容易不过。博陵崔家,只是其中之一。

    想起这些往事,先帝连拉带打让世家屈服的手段,靖安公主的胸中涌起来骄傲自豪。连带着,方才的伤痛,也渐渐趋于平缓。

    比起先帝当年的艰难,自己这点痛楚,又算得上什么?

    靖安公主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良辰、美景两人默默地为她擦着头发,不去干扰她。她们都知道,公主殿下露出这样表情的时候,就是又忆起了先帝。

    她们既然没有追问,靖安公主也就没有继续解释博陵崔家和归诚候府的关系。静和出自博陵崔家,这是毫无质疑的,她懂得草药又算什么稀奇?

    要知道,崔家精于调养女儿。出自崔家的女儿,各有特色,无论是做宗妇,抑或娶回去过日子,都能胜任自如。

    崔家的女儿,比皇帝的女儿还要好嫁。

    崔家献上一名嫡女,表示了臣服之意;先帝纳了崔氏,也有着安抚世家的意思。告诉所有世家,只要你们够忠心,就不会斩尽杀绝。

    这一夜,靖安公主心绪翻腾,回忆先帝往事。

    火场中,灭掉最后一丝隐患,众人散去,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被烧毁的木梁,还在冒着最后残余的热气。

    心头的疑问得到了解答,方锦书睡得很好,一觉醒来神清气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