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秋收



数日后,劳德诺回到李俊堡,向林平之汇报了在安惟学府邸搜集的情报,并带回一个被罗成偷偷救下的男童,林平之大喜过望,第一时间派人送信给周昂,周昂不敢怠慢,连忙亲自带人来小心的将所有的证据收拢好送交安化王。林平之也长出了一口气,如此铁证,剩下的交给安化王就是了,自己也可以好好的抽出时间,正缺秋收之时在李俊堡收获一个丰收。

七月,出外巡游的徐经也回到了李俊堡,林平之自然喜出望外,不过徐经却是摇头叹息:“贤弟,愚兄惭愧啊。”

见林平之满面疑惑,徐经叹息着讲起来自己这短时间的经历。

原来徐经见到林平之斥重金打造李俊堡的田庄,心下担忧日后林平之为继,于是借访友为名想回家找父亲拿一笔银子,但是没想到回家后父亲听闻自己来拿钱做什么农庄,大怒之下痛斥了自己一顿,不但一个子不给,还将自己给关在家里不许外出。最后还是奶奶出面骂了老爹一顿,老爹才把自己放出来,但是银子还是不肯给,这个奶奶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不过也数落老爹一顿,说老爹现在对自己儿子都一毛不拔,以后对她这个老娘也会舍不得花钱看病。老爹是孝子,自然不敢应奶奶这个话,虽然没按徐经的要求拿出五万两银子,不过也给了三千两银子,声称亏了就当扔了,也不在乎,让他随意折腾去。

徐经本有心一文不拿,又想到林平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在落难的时候不能总想他人给自己的帮助不够,应该用能得到的帮助做最多的事。”于是咬牙在父亲和几位兄弟蔑视的眼光中接过这三千两银子。

徐经拿了银子,自觉对于李俊堡来说杯水车薪,又沿途走访了一些做商人的亲朋,不过这些亲朋一听说他打算在宁夏府投资做粮食,都大摇其头,声称银子都已经投在生意里了。就这样,徐经最终还是带着只装着三千两银子的一辆马车回到了李俊堡。

林平之听的心下感动,拉着徐经的手道:“徐兄有心了,平之在此谢过徐兄和令尊的美意。”说罢一躬到地。

徐经连忙拦住林平之,红着脸道:“贤弟,你这样愚兄就更无地自容了。”

林平之笑道:“兄长放心,这个银子来的正是时候,再过一月,兄长自会看到李俊堡的盛况。”

说罢大笑,徐经心头疑惑,只当林平之在安慰自己。

。。。

正德五年八月中秋,今日的中秋节李俊堡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今日,李俊堡全堡总动员,开始了麦子的收割。八月流火,虽然各个农场中收割麦子的庄丁们汗如雨下,但丰收的喜悦却荡漾在他们的脸上,沉甸甸,金灿灿的麦穗压弯了他们的腰,但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李俊堡,林平之大田庄。

河边,已成李俊堡标志景物的大水车仍是不停地转动着,而这种水车,已经沿河林立十数轮,大功率地,时刻灌溉着河边的各处田地。充足水源的灌溉,再加上大农场似的先进劳作方式,眼下结果已经出来了。

这林平之大田庄有着周边近千亩土地,是李俊堡私人占有万亩田地中最优秀肥沃的部分,而这庄丁制,最早也是由林平之大田庄开始的,因此林平之大田庄的庄丁们平时都有一种优越感,因为自己比起其它农场的村丁来,自己算是大人最早身边的人。

此时在河边田庄处的一片田地上,田庄管事刘五四看着眼前麦浪滚滚,手捧沉甸甸的麦穗,

忍不住嚎啕大哭,看惯了以前田庄内凄惨的收成,没想到今年田庄内会如此大丰收。据他的估计,今年这林平之大田庄的千亩地,一亩产粮竟可达三石之多。

三石是多少,号称湖广熟,天下足的长沙等地,是湖广产粮最多地方,也是大明知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也不过亩产稻米三石。就是嘉兴,湖州等地,水稻的最高产量不过四石。这还是江南的稻米,如果放在北方的各种小麦中,最好的良田,在风调雨顺的丰年中,最多也不过亩产二石,普遍来说都是一石,如遇到什么天灾**,亩产个几斗,甚至颗粒无收是很正常的。

李俊堡这样一个苦寒之地,竟可亩产麦子三石,这是多么惊人啊。

刘五四算是大田庄的老人了,当年还是李千户家的佃人时,他就是田庄中为首的佃人,林平之改革田庄制后,他又成为了林平之大田庄的管事,从此告别了忍饥挨饿的日子,过上了衣足周全的生活,大家都是讲良心的人,林大人如此仁厚,如果大家还不努力做事,那还是人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