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马耕



看着面前的大水车,王家驹道:“平之,河边可用大水车,不过我们堡中还有许多不靠近河边的田地,这些田地大多无水灌溉。你方才说引用地下水,如何引用,是凿井吗?据为兄所知,那些田地旁也有一些水井,不过大多干涸了,你又到哪去引水呢?”林平之说道:“是的,表哥,是凿井引水,不过我这井可不比原先那些井。我这井深可达五、六丈,甚至可达六、七丈之多,如此深的井,保证井水远远不会干涸,而且平之也有办法将这井水引出。”宁夏在秦汉时凿井灌田就比较普遍。唐代就开始应用水车提取井水。不过大多还是“轱轳把”井,靠人工转动轱轳把水提上来,深度一般只有一丈,属于浅水层的水井。这种井打水时费时费力,水质容易污染,而且水质较苦,最重要的是井水容易干枯。

李俊堡各处,自然也是这样的井,林平之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得知,甘陕之地已经有一种深井,只要按住外面的一个把手,一压一压的,水就源源不断地出来。这种手压机井好处很多,而且由于是从深处取水,水质良好,水味清冽甘甜,比那些浅井出的水好多了,据说是从西域传进来的一种打井法,只是可惜蒙古入侵导致此法未曾推广。不说水味如何,重要的是这种手压机井可以将地底更深处的水引上来,又取水方便,大可满足干涸田地的需求。想必在李俊堡,这种深达数丈的手压井已经能满足许多田地或是民众的用水需求了。如果连深达数丈的手压井还不能从地下取水的话,林平之就准备开挖深达十丈的深水井。采用改进型的龙骨水车,利用畜力将深处的水引上来。

此时大明朝的龙骨水车,如果在整体上的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下,约可将河水提升到一两丈的高处。而林平之这种改进型的龙骨水车,利用畜力的话,可将深达十丈的井水汲引上来。足以满足所有干涸田地的需求。只要地下水不断,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取水使用,满足李俊堡军户们的需求。

听了林平之这样说,王家驹笑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看来我这个表哥啊,将来就要靠表弟了。”他喜盈盈地道:“林家复兴有望了。”

林平之笑道:“表哥过奖了。”得到家人的肯定,他内心也很是欢喜。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相信自己会干出一番事业。其实,林平之搞水车搞屯田之类的,目前都是为了富堡,然后强兵。既然是军屯,又是九边重镇,他当然明白军队的重要性。他当然想开始练兵,不过一是自己还没有拿到兵部的照准,二也是最重要的是自己手中没钱没粮。没钱没粮时谈练兵,只是空想,就算林平之有满肚子的打算,也只能按捺下来。这时的军户,以李俊堡的军户旗兵们为典型,普遍身体孱弱,因为平时吃饱都难,所以体能严重不足,你再和他们讲什么好东西,没有力气训练,也是和空气讲。

而林平之心目中的强军,就是建立在严酷的训练上的,这就更需要非常充足的营养上。营养怎么来的?就是钱和粮堆出来的。而养兵是非常不易的,需要支用的钱粮非常庞大。就以林家现在那四十个家丁来说,比起李俊堡的普通军户,这些家丁每人每月需支粮二石,每月还需银八钱,年又要支赏银八钱七分,每人还给马一匹。一年单需粮最少就在18万斤。还不算银钱,马料,额外的恩赏抚恤养老等支用。

这些人的钱粮所需已经让林平之竭尽全力了,而林平之将来不能只靠这四十个家丁和鞑靼骑兵拼命吧,

在他的初步计划中,这李俊堡的1120名旗军,他将来都要编成足额强军的。以家丁的标准而言,这一千多人,一年又需要粮钱多少?要干大事,就免不了钱粮,而如自己都不能养活李俊堡的军民,就谈不上改变李俊堡,就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道理。

用了一天的时间,林平之陪着王家驹将李俊堡彻底的了解了一下,这样才能让自己这个表哥真正的开展工作,表哥不但是自己信得过的人,更是现在自己身边唯一适合做这些事的人。

王家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一直混迹于洛阳这个中原大城,又是富裕之家,耳濡目染之下,对李俊堡的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看法,时不时的和林平之探讨一下,对林平之的计划也多有补充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