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豆腐西施



  纸坊熊家?

  路边有几个无赖闲汉,见这边有年轻漂亮的女眷,就不怀好意的摸了过来,听得小姐口中所言,又忙不迭的远远躲开。

  以闺阁之身,能代表熊氏感谢韩岳,那必须是熊廷弼的掌上明珠。

  众所周知,熊廷弼这位大牛人是文武双解元。他先考武举得了湖广武解元,觉得不过瘾,又在万历二十五年湖广乡试考了文解元,然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曾任辽东巡按御史,现任南京提学御史。

  惟楚有才,湖广是牛人辈出的地方,熊廷弼竟然文武两项力压全省,大明朝两百多年里,这算蝎子拉屎——独一份!

  不仅提笔杆子写不赢他,舞刀抡枪也打不赢他,这种牛人,连楚王宗室都要给他三分薄面的。

  熊小姐的香车远去了。

  韩岳还在怔怔出神。

  “喂喂,少爷,不至于吧?”韩升在韩岳眼前挥了挥手,又扳着手指头算:“人家爹爹是进士,少爷才是个秀才。熊大熊二只是熊家远支,作为同族,人家感谢两句已经很懂礼貌了……”

  啪啪,韩岳拍了小书童脑袋两下,眼睛一瞪:人小鬼大的,想些什么呢?

  之所以出神,是因为想到了熊廷弼,前世打发时间看的任何一本关于明亡清兴的著述,都绕不开这位的赫赫大名。

  今天虽然没见到熊廷弼,但见到了他的女儿。

  尘封在厚重历史中的人物,突然冲破了泛黄的纸张,在眼前变得鲜活起来,即使心智坚定,也少不了那瞬间的恍惚。

  定下神来,韩岳嘿嘿一笑,冲着胡利图道:“胡先生应该认得这位熊小姐吧?”

  胡利图尬笑掩饰:“我认得熊家那辆油壁车。”

  小雪豹有了猫奶妈,韩岳在城里也就无事可做了。与胡利图分手,往南经保安门出城,雇了辆从纸坊运货过来、回程放空的太平车儿,一路吱吱嘎嘎回了十里坡。

  三年一次的秋闱在即,韩岳也没有把心思放在之乎者也上,他全天在家写写画画,把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心得体会记在纸上。

  漫长的时间会侵蚀人的记忆,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尽可能多的知识记录下来,避免将来遗忘。

  小书童韩升对老爷托梦送的《洗冤新录》很感兴趣,韩岳毫不保留的把刑侦知识传授给他。

  韩升感动得眼泪花花的,这是真没拿他当外人啊!

  休息的时候,韩岳就教韩真儿读书认字,妹妹天资聪颖,学起来很快。

  韩母见儿女如此好学上进,也就没太催着秋闱考功名。毕竟韩岳还年轻,当年张居正尚且因为年纪小被压了一科,韩母再怎么望子成龙,也没指望儿子能超过以神童著称的太岳相公。

  不过秋闱还是要去考考的。

  这天韩岳正在书房中忙着抄抄写写,忠伯扯着大嗓门通传有陆相公来访。

  陆子良是东山书院的同窗,传言说是靠着太监的势力才捡了个秀才当。

  从前韩岳甚至有点鄙视此人,不料蒙冤下狱时,他倒托人送进来一个食盒聊表心意。

  韩岳赶紧到大门口迎客。

  陆子良头戴藕色儒巾,穿宝蓝襕衫,提了四样糕点礼物。

  他身体柔弱,长相阴柔,眉宇间总带着三分愁绪。

  万历年间男风盛行,有好这口的同窗去撩拨陆子良,可他从来不假辞色,甚至大声斥骂。不好这口的学生又怕瓜田李下,所以没几个人愿意跟他来往。

  此时站在韩岳家门口,陆子良也犹犹豫豫的,低着头颇为踌躇。

  “难得难得,陆兄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哈哈哈!”韩岳大笑着,非常热情的上前跟陆子良揖让,拉着他手进书房坐下,又吩咐韩升沏壶好茶。

  陆子良见韩岳如此热情,暗暗松了口气,有句没句的寒暄。

  韩岳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陆兄有什么事,请直言不讳。”

  陆子良犹犹豫豫的:“晚生有个不情之请,就是、就是秋闱的同学结状……”

  万历年间,士林风纪每况愈下,冒籍、顶替等作弊行为,在科举考试中愈演愈烈。

  为了确保应试士子学行兼优,同时防范不符合条件的士子应考,朝廷规定,除了以往“乡里举保”和“有司保结”外,增加了考生之间的相互结状,要求互相联保证明对方身份属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