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儿臣,恳请父皇三思!



    在司马门,卫绾同郅都,结束了一场并不算很愉快的交谈。

    根据二人的脾性,以及平日里的处事习惯,这大概率是二人仅有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私下交流。

    对于二人之间的交谈,留在宣室殿的天子启、刘胜父子,自然还一无所知。

    或者应该说:就算知道了,父子二人的注意力,也很难转移到二人之间的交谈。

    ——此刻,天子启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一手扶立的储君:太子胜身上!

    而刘胜,则是在卫绾、郅都二人离去的第一时间,便深吸一口气······

    “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

    在卫绾、郅都二人离开之后,硕大的宣室殿,便只剩下天子启、刘胜父子二人的身影。

    就连一向与天子启形影不离的宦者令春坨,都十分知趣的走到了殿门外,充当起了门卫。

    也就是在这漫长的轨迹之中,天子启悠悠两声呢喃,才终将父子二人飞散的心绪,重新拉回眼前的宣室殿内······

    “亲亲相隐,出自《论语》;”

    “而《论语》,是孔丘死去之后,其徒子徒孙汇总、编纂所得。”

    “——若朕没记错的话,《论语》,是以孔丘语录为主,孔丘所经历的、评价的故事叙述为辅。”

    “换而言之,《论语》,也完全可以被称为‘孔丘语录’,或是‘儒术之源’······”

    御榻之上,天子启面沉若水,神情阴郁;

    语调满是清冷的道出此语,只见天子启眼角微微一眯,在刘胜稍有些不安的面庞之上,又仔细打量了片刻。

    而后,才将严峻的目光,锁定在了刘胜的双眼之上。

    “太子殿下,可要解释一番?”

    “——难道在朕之后,我汉家,要出一个好儒的天子了吗?”

    “在太祖高皇帝‘高阳酒徒’之故事后,我汉家,难道要出一个儒子帝了吗?!”

    原本还略带些戏谑、讥讽的语调,不料短短两句话的功夫,天子启的语调中,便已带上了毫不加以掩饰的恼怒!

    便是那‘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沉稳神态,也在这一个拧在了一起;

    似乎刘胜一句话没说对,这股不知来由的滔天盛怒,便要将刘胜一口吞下。

    提问:对于汉家的皇帝,或者说储君太子,也就是‘准天子’而言,最要命的指责是什么?

    回答:好儒。

    这个答案的由来,当然不是一个‘高阳酒徒’所能解释,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刘胜,幸好心中有数······

    “父皇容禀。”

    在天子启展露出怒容的第一时间,刘胜便赶忙开口,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开口的机会。

    也就是这刹那间,被刘胜强‘抢’来的机会,才让刘胜得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尽数摆在了天子启的面前。

    而天子启先前的担忧,也随着刘胜一句句自述,逐渐消散于天地之间。

    “对于父皇的担忧,儿臣也感同身受。”

    “——儒家,自祖师孔丘以来,便一直以地主豪强为‘民’;”

    “按照儒家的倡导,官府并不应该干涉地方事务,而是应该将治理地方的权利,都交给地方的‘良绅’,也就是地方豪强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