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公子胜,也不过如此嘛~



    天子启新元四年的冬天,过的似乎比往年都更快了些。

    或许是因为大计,让整个朝堂,都忙于审查地方呈上来的田、户、口数据;

    又或许是因为大朝仪之后,整个长安,都被‘粮价鼎沸’的忧虑所笼罩。

    ——除了忙于审计的朝堂有司,以及焦急等待结果的郡县计吏,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关中的粮价上。

    按照往年的惯例,关中的粮价,是以长安城的米价作为参考的。

    比如天子启新元元年,春二月下旬,长安两市的米铺率先打出了‘米石五十五钱’的价格;

    随后,关中各地次序跟进,将粮食价格定在了四十七钱到五十二钱每石之间。

    前年、去年的情况也差不多——长安粮价在五十钱-六十钱之间波动,关中各地则在四十五钱-五十五钱之间浮动。

    而今年,无疑是情况极为特殊的一年。

    ——去年秋收之后,天子启便将关中尽量,粮价的平抑事宜,交给了皇九子刘胜操办。

    秋九月,公子胜大开粮仓,卖平价粮二千万石,到今年冬十月,太仓便已经被‘卖空’。

    在太仓‘售罄’的同一时间,少府又从关中各地官仓,调来了九百万石粮食;

    冬十一月,这九百万石粮食,也被跟进的关中粮商买下。

    后来的冬十二月、春正月——一年当中最寒冷的两个月,长安城,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很快,时间便来到春二月。

    少府从蜀郡、汉中买入的粮食,也终于抵达长安西郊的上林仓。

    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上林仓,这刚被运回的七百万石粮食上。

    ——几乎所有人都笃定:这七百万石粮食,是公子胜最后的底牌!

    只要这最后的底牌被打出,关中的粮价,就将彻底脱离公子胜的掌控!

    到了那时,粮价的高低,就将完全由那些手握粮食的粮商,以及合力将整个太仓‘买下’的公侯来决定······

    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朝野内外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隐约感知到:关中今年的粮价,恐怕会彻底失控。

    如果天子启不做些什么,不阻止公子胜再这样‘胡闹’下去,那先帝二十多年积攒下的基本盘——关中,就将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一开始,还只是街头议论;

    后来,开始有人趁夜入宫,秘密面见天子。

    再后来,朝野内外更是有些慌了神,竟开始出现针对公子胜的劾奏!

    虽然弹劾的内容,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逾矩住进太子宫’之类的话题,但也无疑是让本就精神紧绷的长安城,愈发绷紧了那根心弦。

    所有人。

    长安城内的所有人,都怀揣着忐忑的心情,将所有的注意力,汇集在了长安两市,那一间间还没开业的米铺。

    也就是在这人心惶惶的微妙关头,本该忙着调运粮食,准备开业的粮商们,却齐齐汇集在了安陵邑。

    与长安城内,写在每个人脸上的不安、忧虑所不同的是:这些粮商们的脸上,竟无一例外的,洋溢着幸福、灿烂,甚至是激动不已的欢欣笑容······

    安陵邑,杜府。

    大腹便便的商人们,在安陵杜氏的邀请下,于此济济一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