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财帛动人心,却也要人命啊~



    随着今年的秋收告一段落,晚秋的气息,也悄无声息的降临在了长安。

    今年关中粮食大面积歉收的事,也已在各地商贾的添油加醋之下,在关中百姓的心中,蒙上了一层不浅的阴影。

    但稍有些出乎长安朝堂意料的是:对于今明两年,可能出现在关中的粮食紧缺、粮价暴涨,有接近一半的关中家庭,都并没有表现的过于担忧。

    ——这些家庭,是在年初的吴楚七国之乱中,派出家中子侄,以军卒、民夫的身份,参与平定叛乱的军属。

    年初的吴楚之乱,确实曾轰动关中一时;

    但满打满算,这场长安中央-吴楚叛军双方拉开阵仗,合计投入兵力高达六十万、作战单位合计超百万的叛乱,满打满算,也就持续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在这场叛乱中,长安中央遭受的伤亡,也主要集中在驻守睢阳的梁**队。

    从关中派去平定叛乱的关中部队,则基本没有遭遇什么打击。

    到秋收前后,关东的叛乱彻底尘埃落定,数十万关中军队,以及数以倍计的民夫,也基本都带着各自的战利品、武勋,回到了关中。

    随后,长安朝堂的赏赐、抚恤,也都迅速发放到了出征将士的手中。

    ——从关东,尤其是从吴地,几乎每一个出征平叛的关中将士,都得到了相当不菲的‘战利品’;

    而在遣散回家之后,绝大多数参战的军卒、民夫,也都获得了自己应得的赏赐。

    就这样,一场吴楚七国之乱,竟阴差阳错的,在关中缔造出了上万户‘中产之家’,并让十数万户生活窘迫、濒临破产的半佃农,重新回到了自耕农阶级的怀抱。

    这些发了‘战争财’的关中儿郎们,连为家中置办田产都不含糊,自也就不会担心今、明二年,可能发生在关中的粮食紧缺、粮价暴涨了。

    ——就是一个字:不差钱!

    带着这样的自信,这些已经凭借武勋,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大丈夫,便拖家带口的走进了长安城。

    过去只敢看一看,连摸都不敢摸的精细布料,如今却被这些丈夫,以‘匹’为单位买回家;

    曾经只敢远远闻一闻,看都不敢多看一眼的肉铺,生意也是异常火爆。

    就连过去,只能被卖入高门之内的零嘴、吃食,都成为了长安街头的畅销品。

    反倒是往年,客流量最高的粮米铺,却在今年秋后,成为了整个长安城的弃儿。

    如此繁华的长安城,似也是将今年,关中大面积粮食歉收的阴影,从关中百姓的心中暂时驱散。

    也就是在这短暂的繁华之中,长乐、未央两宫,接连发出了两道关乎宗庙、社稷的诏令。

    ——天子启新元三年,秋九月初一,长乐宫低调颁诏:废皇后薄氏。

    这道诏令,显然没有出乎朝野内外的预料。

    在听说这件事之后,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唉声叹气着,向薄皇后、已故薄太皇太后表达了同情。

    待薄皇后在‘儿子’刘彭祖,以及庶子刘胜二人的协助下,从未央宫内的椒房殿,搬到了未央宫外的北宫,这件事,便迅速被长安淡忘。

    对于长乐宫发出的这道‘废后诏’,长安的舆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而在未央宫发出一道早有预兆的‘任命诏’之后,长安街头的舆论,却是被彻底点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