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儿臣,有奏!



是日夜,皇七子刘彭祖同皇九子刘胜,在卧房内聊到了很晚很晚。

具体聊了些什么,根本没有人知道。

世人只知道,在刘胜于长乐宫挨了杖责后的第三日清晨,于未央宫正殿——宣室殿举行的常朝之上,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

·

“先皇驾崩,朕心甚哀。”

“又岁首元朔朝议在即,朕欲行大赦,易元年;”

“且先孝文皇帝驾崩,距今也已有数月,先皇之太宗庙,及一应礼、乐,也需从速操办,不可再行拖延。”

宣室殿北,天子刘启正身端坐于御榻之上,俯视着殿内的朝臣百官,神情严肃的做着交代。

虽是新君,但天子刘启脸上,却丝毫看不出有关‘稚嫩’的气质。

裁剪得体的厚密髯须,深邃中不时透露出锐利的双眸,以及气质中时刻散发出的那一份淡然,都无时不刻彰显出这位新君,实则早已深讳此道。

——在继承皇位之前,天子刘启,已经在储君太子的位置上,坐了足足二十三年。

尤其是其中的最后几年,先皇刘恒病重卧榻,刘启虽名为太子储君,实则早已被委以监国太子的重任。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对于朝中的所有事物,刘启都无比的熟悉,只是相较于过往,如今多了一个‘天子’的身份,更名正言顺了而已。

对于刘启的吩咐,朝臣百官自也没有意见,正要躬身领命,却闻殿外,响起谒者一声高亢的唱喏。

“启奏陛下~”

“皇九子胜,着皇子礼装正服,于殿外求见~”

此言一出,殿内朝臣百官不由一愣,旋即面色古怪的抬起头,齐齐望向御榻之上的天子刘启。

按理来说,皇子们参与朝议旁听,甚至在天子提问后表达看法,虽然没有什么先例,但也绝对算不上什么骇人听闻的事。

——毕竟朝中三公九卿、元勋功侯,理论上都可以在常朝日,将家中长子带入宫中旁听,好增长一番见识,顺带在天子面前露个脸、混个脸熟。

既然公卿百官、功侯贵戚都能带孩子上朝,那某位皇子旁听朝议,显然也没什么问题。

但古怪的是:今日常朝,到宣室殿外请见的,并非是皇长子刘荣,而是皇九子刘胜!

且刘胜也并没有按照小辈旁听常朝的惯例,早早在殿外恭候,并与朝臣一同低调入宫,而是在常朝临近尾声时前来,还高调请见?

满是疑惑地想着,殿内朝臣百官不由纷纷抬起头,待看清天子刘启面上的错愕,便也逐渐反应了过来。

“公子此番入宫,就连陛下,事先也不知情?”

众人心绪飞转之际,御阶之上,天子刘启的面色也是愈发古怪了起来。

“这小子来做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天子刘启又不着痕迹的在殿内扫视一周,又暗自思虑一番,才稍昂起头,朝殿门的方向眯起眼。

“宣。”

“陛下宣公子胜觐见~”

“宣公子胜觐见~”

“胜觐见~”

“见······”

随着一道道逐渐模糊的唱喏声,刘胜提着袍摆,小跑上层层长阶的身影,也随之出现在宣室殿外。

待来到宣室殿,刘胜也是一板一眼的解下腰间佩剑,又脱下脚上穿着的布鞋,还不忘郑重其事的整理一番衣帽,才神情严肃的跨过高槛。

“儿臣胜,

参见父皇~”

“惟愿吾皇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一套标准到无可挑剔的宫廷礼仪,也是让殿内朝臣百官不由连连点头,便是历来以‘严守礼制’闻名的奉常卿,面上都不见丝毫不愉之色。

但很快,反应过来的殿内百官便次序坐直了身,静静等候起了刘胜的下文。

——公子刘胜,若说有什么性格最为朝野内外熟知,那除了丧心病狂的孝顺之外,便是同样丧心病狂的不按常理出牌!

今天,刘胜能出现在公卿百官云集的常朝之上,就必然意味着这场常朝,会因刘胜的出现,而发生一些令人始料不及的变数。

对于这一点,天子刘启显然也有明确的认知,只刹那间,便后悔起‘宣刘胜入宫’的决定来。

但可惜的是,这世上,从不曾有后悔药可寻······

“儿臣,有奏!”

来到宣室殿正中央,朝天子刘启规规矩矩躬身行礼,又拱起手,朝殿侧的朝臣摆列环一躬身,刘胜便满面严肃的昂起头。

“但在禀奏之前,儿臣有一事,要同中郎将郅都对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