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涨点俸禄(1)-第2/3页



        臣子来了,君王的架子就要端起来,不能吊儿郎当的随意坐着。

        稍候片刻,侯庸在太监的引导下,从外面进来。

        “臣侯庸,叩见皇上!”

        “起来吧!”朱允熥穿着苏绸常服,端坐在宝座上笑道,“来人,给侯爱卿赐坐,上凉茶!”

        侯庸也是热得不轻,鬓角周围都湿漉漉的。而且他身上,还套着厚重的官服,头戴官帽。

        朱允熥注意到,侯庸官服的裙摆,都磨出了白边。全身上下,唯独脚下的鞋是新的。大明朝的官服,是要官员们自己出钱买的,侯庸这样的清官,怕是一件官服穿一辈子。

        “你比在中原时要瘦了许多!”朱允熥打量着侯庸的脸色,对方应是正值壮年的年间,鬓间却有了丝丝白发,“也老了许多!侯爱卿,你是大明的肱骨之臣,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呀!”

        “不敢劳皇上挂念!”侯庸忙起身道。

        朱允熥笑着按手,示意对方坐下,“不是朝会,只有你我君臣二人说话,何必这么多礼数!”说着,看看对方的脚,“你那双开口的官靴,终于知道换新的了!”

        “这是臣的母亲,给臣新做的鞋!”侯庸低头道,“臣老母从老家来京城,一路上日夜赶制而成。今日知道臣进宫陛见,特意嘱咐臣穿上!”

        闻言,朱允熥心中微酸。

        可以想象出那样的画面,摇晃的车架之中,客栈的残灯旁边,白发老妪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缝纫。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呀!”朱允熥缓缓道。

        说着,似乎觉得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朱允熥继续道,“朕不是传旨给你放三天假,带着你母亲在京城走走吗?怎么这么急着进宫来?”

        “是臣的母亲吩咐臣国事要紧!”侯庸正色道,“臣在城外迎到了母亲的车驾,奉迎进京,住进了皇上御赐的宅子里。臣母对臣说,我侯家能有今日的体面,都是圣上的君恩。臣身为臣子,当国家为重,君王为重,不可因私废公!”

        “什么朕的圣恩?”朱允熥摆摆手,“有时候,对你们这些清廉的官员,朕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大明朝的俸禄就那么多,你们都是拖家带口的!”

        这年代的男人,可不是只养活妻儿那么简单。而且如侯庸这样做官的花销更大,父母妻儿亲戚族人都要兼顾,还要在老家做些好事博得好名声。另外,还要顾忌当官的体面,轿夫仆人要他们自己养着,身边也还要有幕僚师爷帮着处理公文。

        从洪武二十年开始,大明朝的官员们俸禄从年俸改为了月俸。侯庸这样的正三品高官,一月的俸禄是四十八石。看似不少,可当官的用钱的地方也多。

        而且这四十八石禄米,也不是全额发放。其中有时候会掺杂一些,府库里积压了数年的破绢烂布,或者其他一些不值钱的东西。

        就这,已经比开国之初俸禄提升了不少。

        想当初老爷子给俸禄,是一半禄米,一半宝钞。宝钞就是纸币,那玩意不等户部印出来,就已经开始贬值了。拿到手里,擦屁股都嫌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