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南北榜(1)-第2/3页



        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注视着考场,忽然余光瞥见,坐在锦墩上的六斤,不安的抖着腿。

        “你老实点!”朱允熥低声呵斥。

        六斤颇为畏惧的低头,小声道,“父皇,儿臣,儿臣想小解!”

        “你怎么一到关键时候,就弄这些?”朱允熥没好气的说道。

        “憋了大半个时辰哩!”六斤眨眼,无辜道,“方才儿臣说小解了来,您说不能耽误吉时...”

        “王八耻!”朱允熥摇摇头,对王八耻说道,“带他去!”

        “遵旨!”王八耻赶紧答应一声,弯下腰背着六斤,从丹阶而下,朝偏殿而去。

        殿中,学子们都在专心致志的落笔没有注意,而主考的官员们则是看到了六斤让王八耻背走。

        “太子爷也到了读书的岁数,皇上那边还没旨下来!”督察御史严震直对礼部尚书郑沂说道,“郑大人,您说这差事到底落在哪个学士头上?”

        郑沂一笑,朝着正在考场中游走的刘三吾等人方向努努嘴,“这事,清流们也盯着呢,我哪知道去?”

        严震直笑笑,“清流?最近铁鼎石在z地,可是让一些清流,脸上挂不住啦!”

        郑沂又是一笑,给了对方一个你我都心知肚明的眼神。

        刘三吾板着脸,威严的在考场巡视。

        所到之处,落笔的士子们无不紧张起来。他忽然站在一人身后,盯着对方的笔迹看了半晌,然后又面无表情的走远。

        他一走,被他看的那人,长出一口气。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杨士奇。

        “这个杨士奇是皇上心里知道的人,自然是要录的。江西的士子,想来才学不会差到哪里去。”刘三吾心中暗道,“但录取的名次也不能太高,不然对他而言倒也不是好事!”

        所有的考生在交卷之前都要把自己姓名籍贯糊住,这是为了防止阅卷官遇到认识的人徇私。只有考成成绩敲定之后,才能揭开糊住姓名的地方。

        也就是说阅卷官们不知道他们看的是谁的卷子,但办法总是有的。不知道他的姓名,就记住他的笔迹。

        字如其人,永不会错的。对这些一辈子都在和文字打交道来的人来说,记笔迹反而比记名字,甚至记人更为方便。

        刘三吾似乎是走累了,在大殿偏僻处落座,正挨着翰林侍读,本地考试的阅卷官之一张信。

        “刘公,此次殿试,南人士子四百有余,占了六成还多!”张信低声笑道,“江南文风鼎盛,名不虚传!”

        刘三吾捧着茶盏笑道,“什么南北,不都是大明的读书种子吗?”

        张信一笑,闭嘴不言。

        国朝开国始一统天下已有三十年,无论经济民生皆是南优于北。但其中根本,造成这些的都是因为蒙元末年天下大乱,战争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