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中国的美好时代(续)-第2/3页





    当然,这种现象说的只是出现在欧洲,而不是中国。

    在中国市场上,棉花的地位要远高过黄麻。尤其在缅甸也开始大规模种植黄麻之后。

    埃德蒙从来就没奢望着把自家的黄麻运到中国去出手,可是现在中国人来到了他的家门口,要是再抱着原来的路子,不跟中国人打交道,那就太死板了。

    第一次来金德讷格尔,埃德蒙就是抱着开拓商路的打算来的,然后来了后的他就再也忘不掉金德讷格尔了。

    这地方的中国货并不比加尔各答的要少,而且便宜。

    那斧头、锤子、铁钉、镰刀铲子和铁料,都是种植园需要的东西,金德讷格尔的中国货比之加尔各答的同类产品要便宜出两成。

    另外瓷器、茶叶、生丝等等,价格也比加尔各答要便宜的更多。

    埃德蒙满载而归,然后很快的他就带着英镑过来了。

    埃德蒙是来大扫货,在他住下的旅店大堂,埃德蒙跟之前签订了协议书的中国商人碰头了。然后他就得到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坏的消息是,金德讷格尔商品的价格上涨了,些许中国特产至少跟加尔各答的中国货物保持了一致。当然,铁器方面这里还是要便宜不少的,但在茶叶、丝绸和瓷器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这是一场妥协。伦敦一致不认同我国和法兰西签署的协约,反对我国进入印度大陆。我们需要一个彼此的退让和妥协。”

    “这可真是一个坏消息。”埃德蒙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他就差了半个月不到。自己带着五百磅再次来到金德讷格尔的时候,就已经是两个天地了。

    当然,他之前签订的协议是可以都按照原先的价格的,毕竟已经付过现金了。

    “但另外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华元与英镑的汇率彻底被确定了下来。一英镑可以兑换二十八块华元,手续费只需要1%。”中国人三天前在金德讷格尔开了一家银行点。

    这个汇率可让很多英国人都有利可图了。

    在加尔各答英国人自己开办的银行中,英镑与华元的实际兑换率都不会超过27,手续费也不是单单的一个百分点,整个算下来,价格往往是落到26.5了。

    所以别听民间的传闻胡扯,很多人都说一英镑应该兑换三十华元,但嘴巴说的话永远不能当真。

    而现在金德讷格尔中国人的银行点出现了,1:28的汇率完胜加尔各答的英国银行。所以,这一消息被埃德蒙得知之后,他的第一个反应还是英国的银行可真黑啊。

    28的汇率扣掉1%的手续费,那也有27.7呢。但英国银行给的是26.5,他们的利润该有多大啊。

    “该死的东印度公司。”埃德蒙都想起了当初的货币兑换了,用欧洲的白银去套现日本的黄金,然后购买中国的货物。

    “这真是个好消息。”埃德蒙高兴地说道。

    他手头付了之前协议书的后续费用后还能剩下300磅,三百英镑也就是能兑换8300华元,而要是用加尔各答的银行汇率来兑换,那连8000华元都不能保证。

    这里的中国货比之加尔各答唯一的不同就是要用华元结算,英镑在花销之前必须兑换成华元。

    300百元似乎价值并不高,十个英镑左右么,或许埃德蒙请人大吃一顿就花出去了,举办一场小型的酒会也差不多要这个家,但自己花用了和白白的被人占去便宜,这感觉可是天地之差的。

    加尔各答,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根据地,在这里他们代表着英国政府。存在感比‘老巢’所在地英国牛逼的多了。

    “一英镑兑换二十八华元!手续费一个百分点。”约翰·迪尔嘴里吐出的这个数字让加尔各大银行的董事汉普顿有些眼晕,这不怪他失态态,实在是这个价格比加尔各答银行的兑换率高的太多。

    “扣除掉一切费用,实际到手的是27.7,而我们只给出了26.5。甚至在那几个高峰期连26.5的价位都保持不住,要落到26.2/26.3。”

    “汉普顿先生,中国人的银行点可以开出发票。在金德讷格尔,发票可以当做钱来使用。谁要是拿着那发票,他们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从预定的中国外贸银行的营业点里取出相应的金额。兑换金可以选择交给金德讷格尔的银行点,也可以交给外贸银行的营业点。发票上都有标注。”约翰·迪尔觉得很无奈。加尔各答银行在中国的外贸银行中可没那么多的储币,就连东印度公司的户头上余款也不会超过一百万华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