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烫手的厚礼-第2/4页





    当初的波斯就是这样完的,是阿富汗的前车之鉴。

    而且最主要的是,阿富汗在帖木尔沙死了之后,几乎肯定会乱起来。

    因为他是守成之主啊,后宫里的妃子很多都有来头,那些妃子剩下的儿子个个都有根脚。好几个都手握大军,后有部族的支持,那怎么可能俯首听命新王呢?

    “你是说帖木尔沙,要给自己后人求一道保险?”

    “陛下,光明之山和光明之海发于印度,得于纳迪尔沙之手,如今皆是举世闻名的宝物。帖木尔沙将此二宝献于陛下,那就留下了一分情份,其后人若是到了危难之际,有求于我朝,陛下岂可视而不见。”

    光明之山和光明之海在印度的影响力甚大,尤其是前者。连印度教的经文中都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

    汪辉祖是一百个不信的,都扯的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他都怀疑这是不是印度的那些神棍,故意编出来的忽悠人的。虽然看这光明之山的来龙去脉,乍然一瞧确实挺唬人的。

    二百多年前,印度莫卧儿王朝开创者巴卑儿成为第一个拥有“光明之山”的君主。他得到“光明之山”后,把它藏在象征权力的孔雀御座里,并向世人宣布,自己得到了一样无价之宝,它“相当于全世界所有人一天的口粮”。

    但是,在得到“光明之山”不久,巴卑儿的亲生儿子发动政变,把巴卑儿投入了牢笼,自己登上了孔雀御座,巴卑儿成为第一个在得到“光明之山”后遭受厄运的君王。

    时光流转,因修建泰姬陵而闻名于世的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成为“光明之山”新的主人。从此,皇宫里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沙贾汗的十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和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不惜自相残杀。最后的胜利者用沾满了兄弟鲜血的利刃逼着沙贾汗从孔雀御座上走下来。沙贾汗此后被软禁在莫卧儿王朝旧都阿格拉的皇宫“红堡”中,至死不见天日。

    再然后就是抢走这颗宝石的波斯统治者纳迪尔沙,仅仅八年后,也惨遭厄运。

    可这个传说细思之下,根本是无稽之谈。

    人家巴布尔是英年早逝,患疟疾卒于德里,可不是他儿子把老子干掉的。只不过因为死的太快,给民间留下了杜撰的余地。这就跟雍老四的皇位是老十四的一样,跟那个‘传位十四子’和‘传位于四子’的典故如出一辙。

    事实证明,这臆测宫廷之秘,杜撰传播一个谣言,败坏人名声的事情不仅仅是中国的读书人所特有的天赋,哪儿都有这种人。只不过始作俑者的身份不一样而已。

    而沙贾汗,这个莫卧儿帝国鼎盛时代的君王,并不是一个糊涂蛋。但是命运不济,还没来得及给长子兼太子铺路,就得了一场近乎要命的重病,也因此而丧失了权利。

    这也有特殊的原因。

    包括纳迪尔沙,观看其结局,那也都是自寻死路。由于感到他的侄子在联合波斯将领进行叛变,又有信仰因素的催动,纳迪尔召集自己手下波斯将领在马什哈德集合,同时私下与乌兹别克人,土克曼人和鞑靼人达成协议将对波斯将领进行屠杀,结果身边有鬼,事情泄密,遇刺身亡。这不是老糊涂了么。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这些事儿在中国怎么可能发生?

    没有人会把身强体壮、‘海外封国’的皇帝跟以上的几位帝王君主并论的。

    那些国家各有各的因由,综合看来,信仰在里头搅和了不少的事儿。可是在中国,很多因素都不复存在。

    所以,剔除了‘光明之山’这颗宝石所携带的负面效果,那么这颗宝石所具有的正面影响力,对于中国进入印度会不会有帮助呢?

    汪辉祖,包括刘武、陈鼎等人,全都不知道皇帝怎么给印度起了个‘阿三’的外号,不知道这个外号究竟代表着什么样的意思。但是阿三们对于信仰是十分坚定的,这颗‘光明之山’如何跟中国强大的实力配合起来,这些很清楚陈鸣想要进入印度的迫切心情的心腹重臣,就不能不往好的方面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