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第2/4页





    托木斯克是鄂毕河的保护衣。

    凉风中的老将背影,孤寂、没落,浸透着无尽的凄凉。如果圣彼得堡知道了新库兹涅茨克和托木斯克的失守,女皇会勃然大怒的撤换掉鲁缅采夫吧。

    但这能有什么办法呢。

    派出去的第一军后,鲁缅采夫手中的警卫兵力连一个团都不到,他拿什么去保卫托木斯克?

    而且新库兹涅茨克都那么突然的丢掉了,托木斯克有死守的价值,却没有死守的能力和意义。鲁缅采夫如今更关心的是卡缅斯基带领的第一军。他心底有一个很不美妙的猜想。这些日子里他睡眠很不安稳,每次入睡都是在向上帝祈祷中沉睡的,然后又在‘噩梦’这个魔鬼的惊吓中醒来。

    一条瘦弱的二哈耷拉着脑袋疲倦地在田野上散着步,徒劳地想在周围寻找点可以填腹的东西。

    离开托木斯克的俄国人带走了自己所能带走的一切东西,衣服、粮食、牲畜,后者就包括狗。

    雪橇犬在西伯利亚是很常见的,很多俄国家庭都喂养着一只或者好几只雪橇犬,这种在后世的中国被万千哈迷们亲切的呼做‘二哈’的神奇物种,眼下的日子可是比较凄惨的。

    俄国人自己的日子过的都不是很滋润,那里有太丰盛的食物喂养它们啊。对比后世网络上一脸懵逼的蠢萌二哈那干净整洁、光滑亮泽的皮毛,和那吃喝不愁的滋润生活下养成的稍显丰润的体型,如今这条二哈真的是可怜到了极点。

    瘦得说皮包骨头也差不离儿,身上沾染着淤泥和杂草,垂头丧气,几乎让人看不出它本来的颜色。

    它就跟它的主人一样,就跟此刻这支从托木斯克逃离的俄国平民队伍一样,看让看不到半点美好。

    ——一群落荒而逃的狗。

    俄国人在沿着鄂毕河向西北而去。

    如果一切如意,他们能顺着鄂毕河去到鄂木斯克的更西面。鄂毕河的上源是额尔齐斯河,但发源于阿尔泰山的支流在流经托木斯克的时候就也在地理上被称为了鄂毕河。

    鄂毕河绵延七千里,流域面积达覆盖整个西西伯利亚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运输通道,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每年上游约可通航六个月,下游约可通航五个月,许多货物沿穿越北冰洋的北部海路进出,属于西西伯利亚的经济、交通命脉。

    而现在的国防军,就是要沿着这条贯穿了整个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交通命脉,扫荡一切。

    ……

    “看报看报哦,我军西北大捷,西北大捷……”

    “最新的西北战报,最新的前线通讯。我报记者不畏艰险,随军辗转前线,发回来的最新之战报啊。俄国老将卡缅斯基轻兵突进,两万万人跳进我国防军设下的埋伏圈内,被尽数围歼,被尽数全歼……”

    “看报,看报啦,昔日番部土王,今日国家柱石。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不堪俄人欺压凌辱,阵地之上领兵反正,大败俄军啊……”

    ……

    ……

    战争中的战果总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去酝酿,可是消息的传播却非常的快。

    俄东线第一军被全歼,成千上万的俄军士兵被送入了战俘营,土尔扈特部的‘反正’,卡缅斯基人还没有被送到巴尔喀什湖呢,伊犁城内就已经‘大捷’的消息满天飞了。

    虽然没有电报通讯,可信鸽送信的速度比之传统的骑马也快多了。

    “陛下亲临巴尔喀什湖,陕甘后续兵力已入哈密……”

    “皇帝御驾亲征,预计半月后可到达前线……”

    “哈萨克贵族表示,所有的哈萨克勇士都愿意臣服在陛下面前,遵从陛下的旨意,为他而战。”

    伊犁城内一家家生意红火的新闻报纸看的让人眼花缭乱。

    ……

    伊犁的报业在这半年都不到的时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只是伊犁城内的报社就从之前的两家——还有一家是官方报纸,发展到了现在的七家,另外还入驻了大批的记者站。

    不仅是中国的,还有日本、暹罗,乃至英法等国的记者。

    当然,这些人在进入伊利之前,已经现在新闻出版署下属的某部门办理了通行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