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温言在口,大棒在手-第2/4页





    只不过可惜的是英国人没有把马六甲城给夺了。

    关乎荷兰人的结果,总是绕不过法国和英国的,董诰不知道英国人的舰队都撤到哪里了,可在他乘船离开南京的时候,法国人还没有行动起来。他们的嗅觉经过几年的蜕化后,已经迟钝了很多。

    “荷兰人这几年不停地扩大手中的军队。据军情局报告,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三万多人,还在不停的修筑巴达维亚的防御工事。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又一个对谈判不抱希望的人。

    在谈判团中,如此这样的人很是不少,因为这一次谈判团成员的年龄都不大。董诰四十出头已经是团里排在第二的老大哥了。而那些年轻气盛的年轻人们,对比出钱买地,更可恶看到陈汉的大军坚船利炮,扫荡巴达维亚。

    “战争能不爆,就不要爆。”董诰的态度是这样的。一仗打下来,中国同荷兰的没有几十年是恢复不了的。最主要的是朝廷没钱啊,这一仗打下来,中国需要花费的钱财可能会比战争更大。

    “如果明天接触的时候,对方态度推诿,我方不需要给他们留什么颜面。表现一下我们的强硬态度。把谈判和战争完全的统一起来。”

    “让荷兰人迅作出决定。”

    “他们要么远离战争,谋求一个体面地和平。但南洋必须是我们的。”

    “要么就开战,用双边的武力来决定胜负。”

    虽然本人的态度绝对是‘鸽派’,但是对于谈判,董诰的态度却是坚持绝对的强硬。温言在口,大棒在手。绝对要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因为现在的中国比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强大的太多太多了。

    虽然巴达维亚当局这几年一直没有停下备战工作,他们组织起了一支三万多人的6军,但是这根本不能逆转什么。面对一头大象,一只兔子和哈巴狗的区别,重要吗?

    不需要南京抽调大6的兵力。只是陈汉驻扎着南洋的部队,就足以扫荡了东印度。

    驻扎在吕宋岛的守备旅,驻扎在棉兰老岛的守备旅,还有新加坡守备旅、槟榔屿、曾母大岛的舰队,以及婆罗洲的部队,就这些驻军变足可以将巴达维亚撕得粉碎。

    陈汉建立都已经八年了。

    多年的经营让陈汉在南洋本身就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而且说真的,巴达维亚根本就不是一个战斗的好地方,那里易攻难守,整个地形找不到一丁点的险要。

    荷兰人这两年一直在加固巴达维亚的城防,那根本就是一个作秀,是在安定荷兰人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当地土著们的心,给他们一个荷兰会坚守巴达维亚的感觉。

    事实上呢,董诰觉得两国真要开战了,当巴达维亚的外洋海面漂浮着一艘艘战舰和运输船的时候,荷兰人就会以最快的度从这座城市消失。

    爪洼和苏门答腊别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比这里的地势更差。

    此刻这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在大洋的对岸,中国远征军和西班牙殖民军已经正儿八经的大打出手了。

    陈鸣的宏伟大愿第一步——踏上北美,将会随着这一战的胜负,最终落下帷幕。

    就算陈汉的远征军以少敌多,击败了西班牙人的十万大军,他们也没足够的力量去占据更多的土地了。真要是还有余力,远征军更应该翻过落基山,或是正儿八经的彻底清除境内的印第安人。

    而中国与西班牙的开战,以及现在中国又将矛头指向了东印度的荷兰人,法国人是真的要跳脚了。

    即使他们知道陈汉在印度问题上,真正的帮了他们一把。大批的武器被悄悄的走私送到印度王公的手里,让海德尔·阿里的部队虽然遭遇了挫折,却迅恢复了战斗力。只是其迈索尔王国的海军被英国西印度舰队寻机彻底全歼,狠狠地给了海德尔一记巴掌,但在至关重要的6地上面,海德尔的部队依旧占据着上风,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军火。

    积少成多,滴水成海。一张二三百、三四百杆火枪的小订单,在攒够了二十张后,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最重要的是,‘火器泛滥’不只出现在迈索尔,还有马塔拉。而马塔拉虽然在跟英国的战争中吃了大亏,可是马塔拉的基本力量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