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朝鲜版陆放翁,消弱版人大-第2/4页





    有点佛家的忍耐。

    要是陈鸣知道了,绝对会感觉到一股熟悉的味道——这不是阿三哥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吗?

    朴义道他们当然不会有‘绳兄’的那种感悟,现在他招呼来自己的这两个学生,只是为让他们明白世道的残酷。今天赵家三十多人要被砍掉脑袋,这两个学生如果今后还肆无忌惮,被新朝官府抓到了证据,那么倒霉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整个家族。

    国防军报复起来,整个家族村落都会被夷为平地,所有人打入劳改营,这都是轻描淡写的事儿。

    一场知县被伏击血案,让新朝必定会对安定痛下辣手。要和新朝对着干,还得来阴的软的。

    形象一直很正牌肃穆的朴义道捋着胡须如此的说。“要拖,要忍,要按捺。我们的实力太弱,只能隐忍不发的暗暗等机会。”

    而至于机会从何而来,什么时候回来,朴义道也说不清楚。

    上国的实力有多么强大那是有目共睹的,不要说南北朝鲜各驻扎了一个整编师,济州岛上还有大批的部队,就算没有这两个整编师,只济州岛上的队伍,在闵家和清风金氏家族的配合下,也能席卷整个朝鲜的三千里山河了。

    两边的差距实在太大太大,而且这几个月的改革下来,许多过去的弊政被消除,民间的一班愚夫愚民们已经对他们五体投地,奉若神明了。朴义道苦思冥想着,等又有人来登门拜访的时候,他也没想出个子丑寅卯来。

    或许朴义道会成为矮小版的朝鲜陆放翁吧?

    陆游有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朴义道日后百年时或许也会给子孙留下遗言:朝鲜独立之日,清明详告家翁。

    两个学生恭敬的退下去了,只剩下来人。这人叫李成山,是朴义道手下的一名学生。

    李成山来的似乎有些急迫,好不容易等到两名同窗离开,他急忙向朴义道报告了一个天大的新闻:

    “老师,崔永林的小弟昨日到安定第一中学报道了,崔家要投新朝了……”

    所谓的崔永林就是朴义道名下的另一名激进学生。

    朴义道嘴巴张了张,都说不出话来了,这怎么可能呢?崔永林之前对新朝的态度他可不觉得是假啊?何况崔永林的父祖都是小有名气的文人雅士,对于新朝背离儒道,搞得那新式教育,排斥的很。

    “你说的是真的?”朴义道吃了一惊。崔永林的幼弟今年才十三岁,之前一直在家跟随着父祖念书,怎么忽然要去新朝的学校念书了?他知道安定一中那地方的,教得东西都是新朝在推广的学问,和孔孟之道根本不相干。

    朴义道差点脱口而出说“崔家人疯了”,觉得崔家的数代声誉就要毁于一旦了。但是转念一想已经明白,崔家这是要卖身投靠新朝啊。他们或许会丢了几代人打下的名誉,可他们却能获得实惠,获得实实在在的权利。

    而更大可能是被赵家的下场个吓的了。把幼子送到安定一中上学,那就是质子输诚。

    新朝可没有要求安定的缙绅大户们这样做,他们建立那啥小学堂、中学之后,确实也鼓励所有适龄之人入学,但是除了那些抱大腿的人,这新式教育在安定可没多少人认可的。但这似乎也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潜规则,谁在抱新朝的大腿,那就把孩子送去一中或小学堂。

    朴义道没有想到崔家居然不动声色的做了这么大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仅感到悲伤,继而又是忍不住的愤恨,紧接着又是觉得后怕――辛亏自己不动如山,什么话都没有往外面吐。但是自家的另外俩学生就有难了,希望崔家别把他们俩交代出去。

    朴义道连忙催促李成山,让他迅速把这一情况通知那两名同学。如果崔家真的将之前贴告示和散发宣传的事情告诉了新朝政府,那俩学生要完蛋,文思书院继山长被捕之后,又要遭受一重大打击,那么文思书院也要彻底完蛋了。

    他沉默了一会,觉得崔家还不至于这么做。很有可能崔家也是被逼不过才如此的,不过是为了对付新朝而已。还没有狠心背弃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