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与旧-第2/3页





    这些人家中只有不多的一部分表示愿意让孩子上学,这个比例只比一成多出那么一点点。

    而不认同新式教育的原因不外有三点:一是对新学抱有偏见,很多人还是更认可四书五经;二是学堂的费用不低,而且越到高等学校费用越高,很多人家支撑不起;三是延聘教习难。由于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有限,地方县城的公立学校很难聘请到合格教习,多是旧学之冬烘先生,影响了学堂的教学和发展。四是对孩子学业出路有迟疑,突然的觉得读书人的出路变模糊了,看不到方向了。

    这还是经济水平较高的江南地区呢,在江西、皖北、苏北等尚不发达的地区,新式教育的发展更为缓慢。别管这当中有多少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教育状况的历史局限性,必须要说明的是在骤然废除科举制以后,陈汉还没能全部消除‘四书五经’的遗患。

    现下的中国还没有一所民资私立学校出现,许多老牌的私塾书院要么正在改头换面,要么就日渐欲下,现在政府允许民资进入教育体系中,对于这些老牌的私塾书院也是一次改头换面的机会,就看他们抓得住抓不住了。

    刘文现下手里已经收到了很多的办学申请表,甚至还有一所学院级的申办表,这可是文教部给私立学校设定的最高级别,毕竟现在的中国全国下来也没有几所挂上‘大学’招牌的学校呢。

    这就是广州商团要承办的羊城商学院。这广州商团办学事宜的主导人算是刘文的老朋友了,颜家的人,广东省好几家私人报刊的申请经办人。而从这位颜先生提交的资料中看,广州城内在此之前已经有好几家会计、销售、经营和外语学校了。虽然这些学校名义上都只是商行公司自己开办的培训班,但那跟私立学校没什么两样,出钱的承办者也全都是广州商团。现在他们要整合一下所有的师资力量,升格为羊城商学院。这事儿,广东省府都是大力支持的!

    “免费教育,奖学金,毕业后入职广州商团下属各公司洋行,期限不得低于五年。”

    陈鸣在腊月二十二的时候看到了刘文的这份报告,羊城商学院的大名也第一次落到了他的眼睛中,这不就是‘代培生’么?因为协议书的存在,学生毕业后的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由。但这也让无数穷困生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得到了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

    ——五年!

    这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但对比整个人生,也不是那么无可替代的。

    “这个主意不错。国立高等学府也完全可以引入么,跟各地的公司、商团商帮多沟通沟通,文教部也确切的拿出一个适当的方案来。”陈鸣很满意,对刘文说道。

    前言就说了,如今在国内办学,尤其是办高等学府,缺的不仅是资金,还有相应的老师。

    广州商团之所以能办的起商学院靠的是抢先了一步,他们那个地方百多年里都是通商口岸,通晓外语的国人不在少数,哪怕政府和其他地方开埠抢走了一些,广州的底蕴也是不能忽视的。再加上他们当中还有潘振承一次次为他们打气,不停地为大清洗后的广州商界中人灌输着陈汉的治国经济理念。如此才催生出了广州商团先迈出去的那一步!

    广州人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大发展的开启,眼看着从澳门被赶出来的葡萄牙人从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一步步增长为值得尊敬的翻译的广州商人敏感的察觉到了外贸人才的欠缺,这各处紧张无比的翻译员就是最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于是广州商团就通过自己的便利条件,早早的搜罗了一些‘专业’人员,先是办外语班,然后发现会计、销售、经营等各方面人才都出现紧张态势,外语班也就一点点扩张为会计班、育才班、培训班等等。在这个期间他们还通过自己的老关系从欧洲引入了不少西式书籍。总之,虽然广州商团办学过程中也困难重重,但他们从无到有,一步步积累的经验和师资力量,却成为了现在最宝贵的财富。

    在学院这一级的高校一省之中也没有两所的情况下,广州商团突然要创办高等私立学府,目标直指‘学院’,把广东文教局都吓了一大跳,等核实了情况下,省文教局上上下下又都跟偷吃了仙丹一样的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