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首战,拉开序幕-第2/4页





    扫荡芦台,扫荡北塘,扫荡大沽口,那个时候阿桂要还是死憋着不过来,满清就真的完了。复汉军大举西向,直捣北京,他们的越是接近北京,就越是接近胜利。那个时候任何人想要阻挡他们进入北京,都会被活活碾碎。

    四万复汉军气势汹汹的从曹妃甸直接压来,永琅一片派人速报北塘,另外就是,“召集诸将到中军议事。”

    芦台是清军军事布置的重地,这一代三万清军,有一半人就部署在了芦台。毕竟芦台是这一代的中心地区,尤其是蓟运河,在这一代七扭八拐,光是‘几’字河湾就有好几处,而东边靠着就是杨家洼,从杨家洼再向东就是渤海了。那杨家洼与渤海之间的地方,盐泽遍布,地形复杂,弯多岔多,现在化冻之后,根本无法大规模过人。

    永琅下令展开军议。手下的各部满汉蒙军将纷纷汇聚。

    “咱们大清的国运,是存是亡,就在此一战!”永琅没玩虚的,开门见山,大声地宣布。

    一张制作的精细的军用地图上,大泊来芦台镇间的空地上已经出现了三个代表着复汉军的红色方块。所有的清军军官都注视着那三个不大不小的红色方块。现场的气氛立刻凝重起来了。

    “在座中人就没有不在旗的,陈逆对旗人有多恨,你们自个心里都清楚。所以忘了那些不该有的烦思杂念,让他们瞧瞧咱们八旗爷们的厉害!”永琅这一刻真心觉得大行皇帝扩招汉军旗是一个绝对的妙招,而更让人欣喜地是陈逆对此竟然始终没有半分表态,这就逼的汉人们不得不忠心大青果了。当然,王平那样的败类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此刻的永琅只能寄期望于手下的军将里就只有一个王平了。

    所有的人都满脸血气的气昂昂出门,永琅也换上了一身结实的棉甲战袍。

    复汉军已经士气高涨的行到了芦台镇前广袤的空地上。复汉军分出两支部队一左一右分别向杨家洼和苗庄镇压去,主力则至少有三万步骑,排列在芦台镇外头。

    一门门大炮还拖在队伍的后面,队伍里犍牛不多,全用来拉拽大炮,还有马驴骡子。十二斤炮太重了,炮车加弹药车总重量超过三千八百斤。需要用两头犍牛加四匹骡马,才能让大炮的移动速度赶得上步兵的行进速度。

    复汉军赶到芦台镇的时候,陈鸣看了一下怀表,八点二十二分。

    重炮炮兵部队迅速架设大炮,另外一群护兵选择了前方合适的地方后开始着手修筑炮兵阵地。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绝对没有错。就在复汉军拉来的三十二门十二斤炮对准芦台镇狂轰猛炸的时候,另外距离更靠近芦台的一个个炮兵阵地已经修筑完毕,八斤炮、五斤炮迅速推进到炮兵阵地中。

    清军承受的压力更大了,大炮产量始终不足的清军在芦台镇布置的火力只有少少的二十门。其中属于新炮的数量更是一半也没有。怎么能跟复汉军打炮战?

    整整一个小时的炮击,那些修筑的挺坚固的半封闭炮垒在一颗颗铁弹的不停撞击下,或是轰然倒塌,或是已经摇摇欲坠。

    “骑兵准备!”

    “火箭部队上前!”

    都不需要陈鸣亲自命令了,把手一挥,底下人就知道接着该如何做了。

    “嗖嗖嗖……”

    拽着长长尾焰的火箭弹一颗颗落在芦台,连连的爆炸声就像天空的响雷,大股大股的硝烟和尘雾升腾起来,整个芦台镇都被之湮没了。

    复汉军的进攻模式都有点程序化了。火箭弹发射后,大股的步兵出击。“风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首先展开进攻的是年后最早抵到曹妃甸的山东陆军一师,杨明昭当然不会站到军队中,他已经转职了。交出了手中全部的队伍,就像那王伦一样,呆在南京城里享受着荣华富贵。

    眼下山东陆军第一师的师帅不是别人,正是唐文灿。在去了安徽战场之后,唐文灿没有立下什么令人瞩目的功劳,可位置够高,忠心到了,在各省的守备部队建立的同时,这些人就纷纷进入守备军中当师帅、旅帅了。

    第一师的副师帅则是王经隆,王伦的义子。清水教起兵之后,他本人的功劳是大大的,而王伦本身又放掉了所有的权利,王经隆就被提拔到了第一师的副师帅的位置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