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西方来的汉学家-第2/4页





    虽然用给自己挣了面子,但陈鸣还是觉得自己很有必要给罗伯特去一封信了,他不仅要整套的,还需要购买它的版权,组织人力翻译,然后争取早早的在国内刊印。

    至于陈鸣对于欧洲人所说的绿茶、豆芽等物品,事实证明在航海之间确实有效用。

    “尊敬的殿下,因为这项新的现,绿茶的价格在欧洲上涨了5o%。”

    斯蒂芬·牛顿是一个态度很严肃的学者,他是一名历史学家加汉学家,先后在牛津和爱丁堡大学当过教授,年龄四十七岁。此次来华的欧洲学者里逼格数他最高。陈鸣很好奇为什么他愿意在这个时候来到中国,以他的学识在欧洲很轻松的就能过上中层阶级的生活。

    但牛顿闭口不谈。

    罗伯特送来的资料里更是说他是主动找上门的。

    牛顿虽然没有来过中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汉学家,对中国政体却是有一定水准的研究与了解。当然了,汉学家并不一定都会说汉语,他嘴里蹦出来的汉语陈鸣都听不懂,据说是根据利玛窦的和金尼阁的而学来的‘汉语’。现在正处于重修中!

    他能认得一些汉字。

    牛顿对于陈鸣在陈汉的地位有着充分的认知与了解,牛顿很希望自己能够留在陈鸣身边,即使他需要先去外语学院任教,但他很希望自己能近距离的待在陈鸣的身边。

    陈鸣感觉不出来牛顿的恶意,却能察觉的出这个牛顿对自己充满了兴趣,用的他的话说——他要为陈鸣写下一本,记载下一个真实的他,将他真实的形象刻画在文字里。

    牛顿是来华的技师和学者中间唯一一个喝的惯绿茶的人。英国不是没有绿茶,而是数量相对红茶要少很多,同时喜欢喝绿茶的人也很少。用中国式的清茶方式喝绿茶的更是少中之少,牛顿却是一个。这让陈鸣对他有了些好感。

    “英国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中国的认知存在着偏差,而古老的书籍记载的又只是中国的过去,我希望留在太子殿下的身边,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用我的笔记下一位对中国注定有着深远影响的真实的君主。同时也记载下真实的,不虚假的中国,让我的同胞能够真正的认识到中国。”

    “安森阁下的里关于中国的记载似乎有所欠缺,但对比商人们的那一张充斥着谎言的嘴,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乔治·安森,英国皇家海军继弗朗西斯·德雷克之后第二个环球航行的舰长。他的战船“百夫长”号是进入中国水域的第一艘英国舰船。

    据传闻,安森和他的战舰西历1743年抵达菲律宾附近海域。在这里,他指挥“百夫长”号俘获了一艘西班牙运送财宝的大帆船,然后将这些财宝运到中国广东拍卖,获得4o万英镑。但陈鸣觉得这消息很荒诞。

    4o万英镑是什么概念?依照三十年前的银价,那至少是一百五十万两平库银。

    当然陈鸣对于安森的更重要的一个印象就是他那本书。

    随着西力东渐,中国长期拥有的光环消退了,尤其是在英国这个崛起的到过。西历1719年,英国作家笛福推出了他的续篇。笛福并没有来到过中国,可他笔下的鲁滨逊来到了中国,感到中国人“无知又肮脏”,“而且又组织得不好”,他们的航海、贸易和农业“很不健全”,知识与科学技术“相当落后”。随后不久,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安森在其西历1748年出版的中又向欧洲展示了一个“欺诈、贫困、堕落、愚昧无知又冥顽不化”的中国形象。很快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巨著中,对中国这个“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的“****帝国”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中国的原则是“恐怖”,“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中国人“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他们“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他甚至说“在中国,欺骗是准许的。”

    反正怎么说呢?

    英国人现在正是一只围着大象打转的雄狮。这头大象正在病中,可他的外表依旧强健有力,但是狮子就是不怕这种强健的外表,这头雄狮经对大象的畏惧之心正在一点点消退。什么时候大象病的走不动了,或是这头狮子已经彻底忘掉了畏惧,那就是狮子扑上来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