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九州生气恃风雷-第2/4页





    “臣以为和本报不用多理会。只要盯着其资金来源,记下出资人名单即可。”刘纪江如此对陈鸣道。

    整个湖南官场,除了化名陈广乾的庞振坤外,最有能力竞争湖南巡抚的人无疑就是刘纪江了。现在陈广乾自动出局,陈鸣就更要细细看一看刘纪江的成色了。除非是不得已,陈鸣跟陈惠都不愿意另调外官空降湖南。

    而作为湖南的监察御史,一样是监察御史,刘纪江的权利实际上却远没有沈国贞大。他任职的这段日子里,也重点将工作偏向到舆论报纸这一块。夏收之后,刘纪江还组织起了本省的下乡工作队,并且一双眼睛紧盯着湘中三所著名书院所出的三份民报。

    “鞑虏文字狱下,无人敢在报纸之上大放厥词。些许含沙射影,殿下既命忍耐,臣就始终没寻他们的过错过失。”刘纪江就不信那些‘气节凛然’之辈敢真真的喊出反陈汉的口号来。他们绝对知道自己的脑袋没有复汉军的刀口硬的。

    “臣以为欲平三报,不在于高压强硬,如此反倒让民间对之心生同情,而在于断其资金。”找他们背后金主的麻烦才是真正的决胜之计!

    “彼三报以‘真儒文正’自诩,对于广告、银钱嗤之以鼻,一份报两文钱,随从官报定价,销量越多赔钱越多。”

    所以刘纪江就伙同长沙守备团团正沈子淳,警局局长陈成知,暗中派大量人手抢购三报报纸,两文钱一份报,一块银元能买三四百份报纸,而看看光印刷那三四百份报纸又要花出多少钱去?

    刘纪江的动作让等三家报纸的销售量短时间中大大增高了好几倍。

    三家报纸背后的书院只以为是百姓终于‘醒悟’了,知道何为‘天下大义,世间公理’了,愿意看他们的报纸了,那里知道这些突然暴增销售出去的报纸最后的命运都给‘还原’成了白色的浆糊。

    如此没有一个月,家资最薄的城南书院先支撑不住了。

    和则在经过了两个月的日销售过五万份的‘疯狂’之后,现在每天出售的报纸数量也被牢牢固定在了五千份上。

    于此有着显著差别的则是有着陈汉政府做后盾的、等官方报纸,资金充足,销售渠道多样,前者日销售已经过了两万份——省内外全部,后者为地方性代表报刊,销售额也稳稳地达到了一万。

    刘纪江为什么能成为湖南巡抚的候选人?虽然位置比庞振坤落后了一些,可不要忘了庞振坤可是提出了,一炮打响了自己在全天下的名声,而刘纪江最显著的功绩也就是在舆论上压制住了湖南士林的顽固守旧派。

    刘武把这事儿报告给陈鸣的时候,还感叹文人之间的狠辣,不留情。那刘纪江可是在城南书院教书好几年了啊。

    “大湘先生于城南书院,教书育人多年,何以不讲故情,先对城南书院下手啊?”

    刘纪江对付守旧派报纸的做法就是一条,打他们的银根。盯着是哪家给书院送银子的,然后招呼各个部门,对哪一家的方方面面,严查、彻查。这些满清时候就富贵一方的大家族,要寻出一些烂帐破事,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陈鸣大体上还是认同这个法子的。虽然有些卑劣,但那些家族既然是资助岳麓山、石鼓文,本身定位上就与陈汉不是一路人。搞起来一点负罪感都需要有!

    熊炳章临到刘纪江奏对结束的时候,对着刘纪江捅出了刀子。这刀子是陈鸣递给他的,他必须捅出这一刀。至于以后熊炳章和刘纪江之间是不是还能愉快的玩耍,以后能不能解释清楚,熊炳章不知道,陈鸣不在乎。

    刘纪江刚放松下的心弦猛地提了上来,熊炳章这是在说自己‘翻脸无情’,在说自己性情凉薄啊。这可绝对不能认!谁愿意自己手下的人是一个性情凉薄之人啊,那种人还能是忠诚之辈吗?谁愿意自己头顶上司是性情凉薄之人啊,在那种人手下干活,能落得什么好?

    刘纪江如果寻不出得体的言辞来回驳,头顶上戴上了‘性情凉薄’四个大字的帽子,今后官场上不说寸步难行,也会多出许多无谓的变故和麻烦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