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偶见-第2/3页





    如果不比较现代文明,只是比较人的能力,思想当然比较思考能力了,也许对物品的应用能力,或者说聪明程度,在同样接受同一文明的认知体系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差别?

    人类真的没有进化过吗?脑袋,撇开所谓的时代认知文明,人类脑袋从古代到现代,是否有所进化?不要说古代穿越到现代,那个不算,因为古代的人认识体系是在古代,体现出来的行为认知情况并不代表脑袋的进化程度。

    这恐怕无法进行比较吧,那就看不出来古代人和现代人脑袋的进化差别了,既然这样,就不想这些了,想不出来的,无法去验证的,说到验证,也许找个古代的基因复活,然后让古代复活的基因人在现在这样的时代接受同样的文明诱导,会出现什么样的差别,这也许是一个方式。

    只是这恐怕也无法做出结论,必须要一组数据才可以做猜测的结论,因为一个没有什么经验上的统计性。算了,不想这些,进化没有进化,这影响不大,自己是否可以完成进化,让自己更加出色,这恐怕是自己要详细考虑的事情。

    自己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很多,这些都会成为自己写作的一种素材,自己并不怎么提炼出这些算是灵感的素材,自己会将这些素材进行写作加工,写入自己的书籍中,如果总结出来,就变成了非常简单,简短的文字描述,这样描述出来,可读性真是不怎么样的,就是自己回顾看一会,也不怎么想继续看了。

    说到这件事情,回顾自己写的书籍,自己看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是挺符合自己思维模式的,看起来也是挺流畅的,只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存在,读起来,好像就是自己现在创作出来的作品一样。

    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内容都是以前创作出来的,为什么读起来的时候感觉和现在创作出来的作品一样,这说明一个问题,自己的认知一直停滞着,没有什么进步,没有对自己以前的认知有所突破,如果有所突破,那就会觉的以前的幼稚,这种感觉必然会出现,说明自己成长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说明自己根本没有进步过,认知停滞了。

    有时候自己感觉累了,就给自己找了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时间不够了,没时间写了,事实上,这可能不是一个问题,确实时间没有了,比起以前来,确实少了,可是总能抽出一小段时间来写的,五秒钟写一个字也是写,这就是坚持和放弃的区别。

    自己想到一个很有道理的进程,那是人类思想进化的过程,在以前人类充满了情感,在经历过程中情感不停地伤害,也只是情感被伤害而已,并不死亡,那人类就学会了控制情感,或者说是管理自己的情感,有些时候,有些场景情感就不会被表现出来。

    就这样一直进化着,这种对情感的感觉被一些人类记录了下来了,变成了认知,变成了一种经验积累,最终人类就完全控制了情绪,这一转变过程,人类就获得了智慧了,获得了主动性,这是一种很有趣的行为,不仅在人类历史长河里面发生着,从自己出生的时候,自己就是在经历这种过程。

    而因为书籍,或者其他记录,让自己知晓了,不需要重新经历一次,不需要自己去总结,只要用就可以了,这样自己是更加快速地进化,进化可以传承,以这种方式来传承,那以后自己还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认知,并且记录下来呢?

    自己写书的时候,有一类书籍是为了赚钱写的,有一类就是自己的认知,为赚钱写的书籍就是符合读者的口味,他们消费购买,主动权在消费者手中,自己只是生产出书籍这种商品,种类丰富,并不是所有书籍都大卖,就和现实中的物质商品一样。

    而那一类自己的认知书籍,这种书籍应该看的人并不多,这世界有更多更好的认知存在,自己的认知只是自己用来成长,训练思考能力,并没有可读性可以说,是一类为追寻智慧而写的,可能写的都是一种想法,而不是去用这种想法做一些事情,就像想出一种写作技巧,写作模式,然后就去写一本商业产品书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