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散记-人的行为-第2/2页





    这应该是在可以有序控制文字生成的时候,后面一步任由文字随着情感生成吧,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字随着情感生成会让自己不痛苦,而且是真实的表达,更有可能产生控制之外让我们惊奇的事物。

    那为什么不从刚开始就任由情感生成呢?没有学会控制,自然在生成的时候不自知,没有方向性,碰运气等等都会出来,从而可能没有先学会控制,然后再任由情感生成成就大,而且这时候是我们有所知觉的时候,从而我们将认识更多,思考的更多。

    还真是知道的越多,情感越难产生,可是对认知的好奇被极大地放大,上瘾了一样,无法放下,当放下的时候,心神不安,竟然也体会到这种感觉,也明白别人表述心神不安是什么样的真实感觉,实际上我们再深入了解,是一种恐惧的感觉,人的感觉基本上差不多,只是有些表述比较模糊,没有再深入下去了解,一种用言语传递出的感觉,然后叙述只能意会,也是的,经历过,才能明白描述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而有些可能一开始在别人的体会中就能知晓本质感觉是什么,从而那种模糊的感觉,模糊的语言描述出来的,也无法明白这究竟在说什么,怎么可能有什么心神不安的感觉,不就是一个恐惧的感觉吗?恐惧的感觉,和心神不安的感觉是同样的感觉,只是描述的人可能不知道这用什么来形容,或者不清楚这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就用心神不安来叙述,这描述也真是挺贴切的,用恐惧来描述只是叙述害怕,而心神不安却拥有别样的意味,好像可以无限扩展开让人看到一幅因为心神不安而表现出来的行为画面。

    这些模糊的中间性词语描述,其实恐惧也是中间性词语描述,一直探索下去,找到最终的形成本质,这就是科学探索精神,这些中间性词语存在,让文字充满神秘感觉,而同样的这些中间文字发展也是符合规律的,从未知到用这些中间词语来描述答案,实际上也算是已经进步了,可是同样如果没有这种认知,认知这是中间性词语,就像神一样存在,就是一种中间性感觉描述,必须认知到这些,才可以深入去了解,即使真有神存在,也必须探索寻找,找到证实,才可真正了解这是否存在,这真实是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