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渐近怪异-第2/3页





    这里的野草生长不似里世界平原那般狂野,只有半尺高,却也密集,形成了草毯。

    咻咻的夜风肆虐,草毯漾动,在月下营造出大地起波澜般的景象。

    树很少,一两株,三五颗,在大地上有些孤单的耸立着,不成气候。

    赵文睿放缓了脚步,像普通人跋涉那般不疾不徐的行进着。

    多少有些仪式感。

    就像旅人在向着大城进发。

    其实光芒之城给他的真实感观并不是那么太好。

    有荒芜旷野、惨白月光做对比,理论上高光明亮、圣洁秩序、宏伟厚重的城塞,会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希冀感。

    但他却感受不到温暖,而是感受到了极端带来的冷冽。

    这不仅仅是从圣光的细微处察觉到,还包括有从众生之念品察到。

    这种品察,从某种角度讲,就好似远远的听到了声响,暮鼓晨钟声,郎朗读书声,车水马龙声、战阵喊杀声……不同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感观和联想。

    而他则能直接通过宏大而又细微的精神力散溢,读出一个群体的标签式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了信息关联和推测。

    所以即便离着还远,他就已经知道了那里光芒之城内部氛围的高压和冷漠。

    这种高冷,与回归后的第一站,海矛号舰岛上的氛围,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或许是因为他自身的心境不缺清冷,而缺温暖的缘故,哪怕光芒之城看起来宛如文明之冠般相当有范儿,他却印象大坏。

    也没有了远观遥望时,靠脑洞自攻略时而引发的那种迫切感,步伐不觉间就慢了下来。

    2环大约50公里的跨度,他才走了三分之一,就看到了废墟,以及外围以及微不可查的田垄。

    “应该是农庄,荒废了不算久,没过百年。”

    他这般想着,凑了过去。

    实际上远远的,他就已经能察知一切,用不着非得凑近了。但出于固有习惯,还是决定满足‘上前查探’的仪式感。

    接近后,率先让他留意的是半塌的墙体。

    不是什么高大城墙,而是那种在过去的乡村比较常见的,米许多高,用于拦阻野兽的石块墙。

    石块多半是开垦农田时顺便收集的,有大有小,也不够规范,但经过错落有致的垒放,倒也还算稳固,就是显得粗犷简陋了些。

    但这里的垒石墙,有一个超凡特性,那就是每块垒石上,都是刻有符号的。

    可以说,有了这些符号,这些石块就能算是法器了。虽然粗陋,但因为是真法,数量又多,效果也还是可以的。

    他关注的重点,除了这些有可能泄露超凡技术体系根脚的符号,还有蚀刻符号时所凝聚的念力。

    这些石块成为法器的关键,并不是符号的标准度,而是念力的注入。并且多半是通过某种专门的、普适性较高的方法,来完成这一过程的。

    这意味着什么?

    全民超凡?

    里世界的环境对生灵很不友好,哪怕一定程度的扭曲了法则,仍旧对生灵的基础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直白的说,普通人在这里根本活不了。

    所以根据环境塑造人的道理,全民超凡貌似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他更相信是信仰之力造就了超凡特征。毕竟这里可以理解为地上神国,而信仰之道,又是最具普适性的超凡化体系之一。

    越过墙垒,深入内里,就见到了荒废又或倾塌的房屋。

    他注意到了这些房屋的主材质是特殊的木料。

    特殊之处在于,它们是通过超凡手段人工培育的。

    但又不是超凡世界比较常见的那种生长方式,比如德鲁伊的草木葱茏等等。

    这种木料充溢着念力的残余,它们很可能是灵能制造出的。

    灵能体系非常的唯心,上限极高,极致境界,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心想事成’、‘想什么就有什么’。

    当然,这涉及了对法则的高级利用和扭曲,便是寻常些的神,也达不到这种水平。

    而根据他的分析,生成造房材料的灵能应用,级别不高,但技术水平不差,这让他很容易就联想到了在各种资源难以获取的里世界,灵能这种万金油超凡力量的适用性是多么的适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