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实验室规则-第2/3页





    “虽然很多获得了成就的人都会说取得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但是真正到了一定程度,你就会知道,真相就是这样。没有党和国家支持,这一些东西就出不来。关键的是,这一些实验经费本身就是国家国库里面的钱,这样的话,研究出来的成果属于国家那有什么问题。如果不是国家出钱,我们的实验根本做不下去。尤其是这个在短期能出现成绩,但是长时间都不可能出现成果的东西更是不可能有投资公司帮着弄。华夏科研领域能有如今的成绩,其实都是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国外研究往往属于一个公司的事情,而在华夏不是这样的。包括荣耀,你知道么,里面的大部分研究经费都是政府拨款的。在国外,可能有这种事情么?”

    王珏砸吧一下嘴巴,好像真的是这个道理。

    “资本的核心是追逐利益,但是国家的话追求的不一定是利益。只有国家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才可能在在几十年之中华夏成长到今天的地步。王珏你的思想有一点偏激。”陈国忠也插了一嘴,“据我所知,外国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卖钱的,一些没有利益可图的东西,他们是会消减经费的。而华夏不一样,它不能只是追求可以变现的技术,还有一些是技术储备。可能变不了钱,但是可以加快加深我们在科技方面的底蕴。这是国家需要的,从长远看来,这是人民需要的。所以在国外,无论是教育还是科研都是企业制度的,这固然会增加效率,增加动力,但是却没有一个统筹的部门。在教育上的投资,华夏在全世界都是排名第一的。而这一些投资现在的取得的成绩我就不说了。”

    “其实,这也是华夏社会制度的好处之一了。”周青笑呵呵的说道。原本周青就是想从政的,这一些话说出来毫无违和感。

    “那一笔钱,你要不要?”左天明问道,“你也不要觉得这是在贪墨公款,这是你应该得到的。做一个实验要浪费多少材料?如果没有你的提醒,要做到这步,可能要多花几十个上百万的冤枉钱。”

    “这其实也是现在实验室的一个弊端。”左天明看了看陈国忠。

    “一个实验所需要的经费做不到需要多少就上报多少,因为实验是一个未知的东西,就算知道实验流程,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控的元素,所以经费经常是溢出的。而对于各项目如果一次性预算不到位,后来要重新申请经费就很难了。这一些东西是有审批制度的。而一个项目做完之后如果有余钱的话,大多数研究者都会用余钱更新设备,或者多买一些实验材料。本科生的学费其实不算高,尤其是在中大这样的名校就是如此,一个本科生教育阶段所使用的实验资源和教育资源远远超过学费,但是因为国家有补助,所以好的大学学费不会很高,但是拿不到国家补贴的学校,那就不一样了。一本和二本的同一个专业,所需要耗费的学费就不一样吧,可能我们中大只要四千多元一年,二本就要八千,三本就要好几万,你明白么?”

    王珏点了点头。这个东西以前没想明白,总觉得那一些花费巨大的三本二本院校是不是学校在敛财,现在听左天明这样解释了,才明白其中的关键。

    “接着说,因为审批难度大,所以在上报项目的时候,总会多出一些来。比如这个项目,上面给了三个亿,其实一个亿是为了应付突发情况的,比如实验仪器的破坏需要重新购买,比如实验耗材的大量使用,你放心,这一些东西都不可能批钱给你,都是实验经费来着。而这一个亿肯定用不完,不可能所有实验仪器都坏是不是?所以就有了余钱。如果最后余钱不是太多,一般有一个比例,不超过总资金的百分之二十就是正常的。实验室的人工费是固定的,但是工作人员的奖金,津贴就要看情况的。而且最好是全部用完。这一点你可以参考一下陈教授。我们物理学的实验一定会用完的,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啊,实验室装修的,哪里都能用钱。”

    “我记得上一次有一个国务院的研究课题,上面给了三千万。最后还没有用了一半,本想结束项目的,结果上面有人给我说,如果这一次剩余的钱太多了,那么下一次审批的项目钱就不会全额批,会被砍到一部分。这可不行,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有不确定性的,要是突然出现意外,项目进行不下去了,那怎么办?所以最后为了多消耗一些资金,我给全院系每一个学生买了一台打印机。虽然没有在学校还在人家厂商的库房中,但那已经是中大的资产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