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唱脸谱与折子戏



    不是每一个知名歌手都能称为唱将,也并不是每一个唱将都能称为歌唱家。带上一个家,那就意味着那一个人在相关领域的成就非常高,歌曲有明显的个人艺术色彩。在华夏现存的唱将还是有好几个的,大多数都是七八十年代就成名的老人了。但是歌唱家就屈指可数了,赵玉华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赵玉华在娱乐圈不算多么出名,但是就算是天王天后见到赵玉华也要叫一声老师。对古典歌曲的修养,在华夏国内目前成就最高的就是赵玉华。从国家音乐协会退休之后,现在是一个燕京音乐学院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是老一辈人最珍贵的情操,二十多年以来,从燕京音乐学院出来的他的学生,功成名就的不在少数,甚至一代天王安德华都向赵玉华讨教过古典美声唱法。

    除了优秀的新人和优秀的歌曲能让赵玉华有所动,其他的事情她已经不萦于怀。

    燕京的早上是繁忙的,在路上是行人,各个广场是老爷爷老奶奶逗鸟,舞剑的场所,只有燕京音乐学院深处的小花园还有一份宁静。七点到八点这个时间,常年不间断的是赵玉华站在树林之间吊嗓子。

    吊嗓子对于一般人来说,那是纯粹的噪音,不仅难听,还有一些恐怖,如同疯女呜咽,怨妇吞声。但是人这个东西是很容易习惯的,一旦三百六十五日每天早上都能听到这个声音,那么也就习惯了。这一点在国外不可能,不告你扰民不会罢休,但是在国内,大家的宽容之心依旧还在。

    和往常一样,赵玉华又开始咿咿呀呀了。

    现在已经不需要赵玉华出-台演出了,可是多年的习惯还是让赵玉华离不开音乐练习。一般人在演唱前也会吊嗓子,但是只是针对要演唱的歌曲进行练习。而赵玉华没有什么目的性,只是重复着于洋顿挫,变换着情绪。

    “赵老师,赵老师!”一个戴着眼镜儿的小年轻气喘嘻嘻的跑到赵老师身前。赵老师依旧微微闭眼,酝酿情绪,一手抚胸,口中如怨如诉,如泣如慕。

    “小沐,什么事情?”赵玉华有一些奇怪,一般在自己吊嗓子的阶段,没有人会打扰自己。虽然被打扰了,赵玉华还是很客气的问道,小沐跟着她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一直很懂事,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扰自己。

    “赵老师,是这样的。江南戏剧团队的团长于大志给赵老师发来了一封邀请函,希望赵老师能在九月三十日到他们团,帮他们演唱一首歌曲。”

    “江南戏剧团队?现在网上很火的那一个京剧表演团队?”赵玉华虽然不登台,但是对娱乐圈的一些事情还是了解的。

    于大志是于派京剧的分支人物,在京剧圈不过是二三流的角色。虽然在圈子里不算什么,但是于大志的父亲算是嫡系的于派京剧表演传承者。现在的于派京剧由于大志的两个哥哥负责。

    “啧,这是什么情况,我已经不登台演出了。”对于直播不直播的,对于赵玉华来说不算什么。赵玉华能做到现场表演和录播一个样,就算上春晚,赵玉华也会拒绝假唱,算是一个特例。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出过什么意外。

    “对方送来了一首京歌,还有一份信函。”小沐解释道,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份简谱。上面写着《唱脸谱》。

    至于信函之类的东西,赵玉华没有看。

    赵玉华更看重的是作品,而不是人情,况且赵玉华和于大志根本没有什么交情可言,不过是一个晚辈而已。要是于大志的父亲,赵玉华可能会考虑一下。

    “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yanjingopera。”

    “不对,这应该是用戏腔唱的歌曲。”赵玉华只是跟着旋律唱了第一句之后,就反应过来了。这就是属于歌唱家的直觉了。

    看了看曲谱和歌词,赵玉华沉默了一阵。

    “嗯,中间应该加一点京剧吊嗓子的旋律。”

    “挺不错的。”

    小沐拿出一个mp3:“这里有一个原唱版本的。”

    “听听。”

    “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yan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