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危险啊!



  教?

  赵策口出狂言,直指在场的读书人。

  众人脸色复杂的看着他。

  诚然赵策身份与学识无可否认,可这教字,是不是用得太过了些?

  赵策的师父李东阳这般对他们说还过得去。

  可赵策的年纪跟他们差不多,一般会用“探讨”这类词语。

  如今赵策直接便要教他们这一大群人,实在是狂妄至极!

  赵策也不管他们如何想的,直接说道:“何为真正的尊卑?”

  “尔等为男子,为读书人,却分不清对错,妄议当今政令,是乃不忠。”

  “我身为金科状元,与尔等该为同僚该互称友人,却要被你们在背后诋毁,是为不义。”

  “所以尔等人格低下,皆为不忠不义的失德之人。”

  “我妻深明事理,在外尽力维护自己丈夫,是为贤良淑德。”

  “天地尊卑在其位,男女尊卑在其身,皆为道也。”

  “若论人格,我妻为尊,你们为卑!”

  “这才是真正的尊卑!”

  “卑者向尊者行大礼致歉,你们还有何不服?”

  以德行论人格分尊卑?

  众人听了赵策一番话,不少人当场瞪大眼睛。

  赵策并不否定《易经》的话,他只是给出了新的解释。

  不少人当即若有所思,似乎觉得他说的颇为有理。

  人群中有一人也在愣了一瞬后,突然眼睛亮了起来。

  他站出来说道:“定西侯这般分尊卑,岂不是也说明你与我们这些尚没有功名者地位一样?”

  “我若是人格高尚,难不成在你面前也能为尊?”

  “你寒窗多年,一朝鲤跃龙门,岂不是什么变化也没有?”

  赵策看了他一眼。

  发现这人年纪看起来与众人差不多,但脸上却带着饱经生活的沧桑。

  但这种年纪,做的却是儒生打扮,学历和年龄就有些不匹配了。

  再看这人身上衣裳料子不大好,估计是家里没多少钱读书的人。

  赵策看着他,悠然问道:“这些仁兄是儒生?”

  这学子拱手道:“在下泰州王寿伯,随家父送盐至通州,向往京城繁华,故独自到此一游。”

  “因幼时家贫支撑不起学业,也无能力参加科举,确实不曾有功名在身。”

  在场的人中,大多数是读书人和富贵人家的孩子。

  而且大部分最低学历都是秀才了。

  骤然见到一个年纪差不多,又没有功名的人出声,大家都很是好奇的看着他。

  赵策听完他的自我介绍后,点头道:“你我皆为大明子民,自是一样的。”

  “可我履立大功,对百姓社稷皆有大功。”

  “而你等只会空口指点,如今仍然没有任何建树。”

  “在人格上,我自然为尊,尔等为卑。”

  “与阁下和在场诸位,当然既分尊卑,也分高下。”

  这般大言不馋自己赞自己的话,他们却一个字都没法反驳。

  因为字字属实。

  赵策这番话,说是教他们分真正的尊卑。

  可句句却在打着他们的脸,提醒他们乃是自身德行有缺,才会导致人格低下,让自己在此情此景中处于低位。

  人格……

  众人心中,默默思索着这两个字。

  王寿伯若有所思道:“男女与官民在定西侯你的眼中,皆不以其地位身份分尊卑。”

  “若是身份地位分不出尊卑,人格也不分高低。”

  “那你说天子与臣子,天子与万民,又该如何?”

  王寿伯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都变了脸色。

  翻天了要……

  越说越离谱了。

  从定西侯夫人作为女子,站出来当众维护自己丈夫,与这群读书人辩论。

  到定西侯为了护妻,甚至颠覆纲常,已经是狂妄至极。

  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人,说出来的话更是危险至极。

  这字字句句,都让不少人听得心惊肉跳。

  赵策听了这人这话,有些狐疑的看了他一眼。

  是诚心请教,还是想挖坑给他跳?

  自己这番尊卑的话,已然是大逆不道。

  这位仁兄一个儒生,居然更不怕死。

  一上来就问天子与臣子,天子与臣民的关系。

  这些话,私底下探讨当然有。

  可这人却在此情此景,当着所有人的这般问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