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只能一战了



既然刘如愚说要帮赵策找个牛逼的人来校阅,赵策想了想,决定在这之前,自己再重新处理一下这本书。

        大明只重四书五经,其余都是杂学。

        诗歌还能体现一下写文章的水平,这算术自唐朝之后被踢出了科举的行列,就真真算是没啥用处了。

        然而刘如愚看到之后,却对赵策这书大为赞赏,甚至又重写了一封信,说要为赵策亲自找一个校阅之人。

        他作为一个京官,能为赵策找的校阅之人,必定是比他更大的官。

        不然他还不如自己亲自为赵策校阅。

        所以如果刘如愚找到的人,真的是牛逼哄哄的那种的话,那赵策这本书,估计分分钟会引起全大明读书人的追捧。

        没办法,这年代的名人效应,即便受信息阻塞,但也依然减缓不了众人的热情。

        刘如愚听赵策说这几天再重新翻阅,看看有没有需要增减的内容,直接点头道:“可以。”

        “索性现在城中出不起去,这书本也难送。”

        “最近你再看看,待城中事态放缓后,吾再让人送回京去。”

        刘如愚想了想,又重新写了一封信,让赵策帮忙寄出去。

        赵策接过信后,拱手道:“多谢刘大人看重。”

        刘如愚摆摆手,说道:“客气了,信件的事情就麻烦你了。”

        赵策:“学生自当尽力。”

        刘如愚摆摆手,拉着赵策问道:“对了,听闻你先前在山上擒获了一伙贼人,所以得到圣上亲赐的义民旌表。”

        “这伙贼人,是否与此次的叛军相关?”

        赵策想起这人的身份是朝廷派下来的御史,主要工作是来处理此次他们省府盐巴的事情。

        赵策便一五一十的把先前的事情,都告诉了刘如愚。

        其中包括自己先前在城中得知药房的伤药都被抢购一空,随后出现在深山里的土人,以及从省府不请自来的总兵亲信。

        还说了自己对于这次事情估计与广西土司那边有联系的猜想,都一一说给了刘如愚知道。

        刘如愚听得吸气连连,时不时惊呼一声。

        当听到赵策说那佛像中的盐巴之事时,他忍不住皱眉道:“所以此次事件,究根到底,都是那伙贼人所引起。”

        原本这群人可能只是在当地势力大了一些,还不至于现在这时候起事的。

        而且就算起事,也不会选择与他们距离甚远的府城。

        但是他们府城也没有盐吃了,迫不得已,他们只能往周边扩张,去抢夺原先另一个剧贼留下的盐矿。

        如此一来,事情就全部都说得通了。

        赵策又说:“实不相瞒,我觉得此次这群叛军会贸然进攻我们府城,十有**是广西那边情况有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