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又要抄书了】-第2/2页





    清华大学的校园也将成为大工地,教学楼、教职工宿舍那是想修就修。这土豪的做法,跟北大比起来完全是两个世界,一边富得流油,一边穷得没法开课。

    周赫煊端着讲义走进教室,这是间大课堂,虽属选修课,但学生却坐得满满当当。他名气够大,学生们都是慕名而来的。

    “老师好!”上百名学生齐刷刷站起来。

    周赫煊抬手道:“坐下吧,以后我上课不用起立,大家就当是朋友之间互相交流。我呢,连小学都没毕业,上的也不是正经历史课。你们愿意听就听,觉得我讲的有错误,也随时可以提出来。好了,现在开始正式上课,课本暂时没有,内容是我临时编出来的。勤快的就用笔自己抄写,觉得自己记性好的,坐着听即可。我们第一课讲文明的起源……”

    “老师!”突然有学生举手。

    “请说。”周赫煊道。

    那学生问:“你讲的课,课名叫什么?”

    “额,”周赫煊想了想说,“你觉得这个名字如何?”

    众学生狂汗,读书那么多年,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开课后临时取课名的。

    “很好,既然没人反对,那我们的这门课,就叫了,”周赫煊在黑板上写下几组关键词说,“这门课总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文明的起源、文明的成长、文明的衰落、文明的解体、文明在空间中的接触、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国家和宗教。”

    周赫煊有够无耻,准备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鸿篇巨著。

    这是一本非主流的历史书,却在现代历史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一个哲学家的角度来阐述人类历史,探讨文明的兴起与衰落,籍以思考未来的人类命运。

    汤因比去年就开始写这本书了,但他是想点写点,以论文的形式在媒体上发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会写多少内容。他在未来几年内撰写的论文,编撰起来后只是这本书的绪论。

    而周赫煊直接抛开绪论,从此书的正文讲起——六年后汤因比才会发表相关内容。至于本书的最后几部分,还得等30多年才能问世。

    汤因比花了近40年时间来写这本书……

    周赫煊都还没开讲,学生便已经兴奋起来,只听“文明起源、文明衰落、国家和宗教”这些大标题,就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