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学生们最痛恨的作家】-第2/2页





    副刊的小说评论专栏里,如此介绍这部作品:“给了读者一个深刻体验民国社会之残酷的机会,也带来了一个文学词汇叫‘异化’。它给读者的震撼,并非是人做坏事要变成狗,而是通过狗的视角与心态,将百姓疾苦与社会乱象,毫不慌乱地叙述出来。佛家讲因果报应,就是一通活生生的现世报,辜望之变成狗后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大部分是他自己埋下的因果,本书充满了佛学因果色彩。”

    二十一世纪,中国大学的现代文学史课本中,将周赫煊的和评价为“五四新文学问题小说的巅峰”、“新文学运动的收官杰作”,并盛赞道:“想要了解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面貌,完全可以阅读和。这两部作品,相当于民国初年的两副浮世绘,直接而犀利地揭露了现实黑暗。它们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收官作品,更是世界魔幻现实主义浪潮的发端。”

    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谈到,他还在大学读法律时,一位朋友把周先生的翻译作品集借给他,其中就包含和两部巨著。马尔克斯对记者说:“我从来不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如果可以这样写,我也能写。”他又说,“我突然明白了,在文学作品中,除了我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正常和学究式的描述外,还另有天地。外祖母就是这样讲故事的,她不动声色的给我讲血多毛骨悚然的故事,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好像是他亲眼所见。我正是采用外祖母的方法创作了。”

    而新中国的中学生们,则对周赫煊深恶痛绝。

    自90年代后,和的选段,便分别被编入初中、高中语文课本,那背诵理解起来简直要人命。中考、高考的阅读理解还特么经常考到,而且是那种没有学过的选段,学生们表示最讨厌的作家就是周赫煊和鲁迅,前者写文章神叨叨的,后者写文章满篇拗口词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