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等车的时候,刘文琪让我给猫重新起个名字,还提了若干要求:名字要有特质,让人过耳不忘,同时略带幽默感。

我:“名字很好起呀,比如薯片、冰棒、小智。”

他摇摇头,否决了这些名字。

我继续提建议:“葫芦娃、穿山甲、黑猫警长怎么样?”

他继续否决,我眉头一皱,计生心头,说:“就叫它小白吧。”

他:“你的恶搞很幽默,也很有特质。”

他对着猫咪说:“感谢你艾叔叔的赐名,咱们从今天起就叫小白,不叫汤姆了。”

路上,我俩聊了不少关于“猫咪”的是是非非。

我说:“古往今来,很多名人都喜欢养猫。”

“比如说?”他问道。

我:“比如说清末名臣张之洞,他特别喜欢猫。”

他:“喜欢猫的名人还有谁呢?,你再说几位。”

我:“钱钟书、老舍、郑振铎,这些学者都喜欢猫,还写过关于猫的文章。”

他:“你还能不能想到更多的人?”

我:“还有好多,我举例肯定是挂一漏万的。比如海明威喜欢猫,《教父》电影中的教父也养猫,宫崎骏的电影《猫的王国》,当然还有小时候看的《哆啦A梦》。”

我俩从名人聊到了自己和猫的故事。刘文琪说:“我奶奶喜欢养猫,小时候我经常和小猫一起玩,小猫一满月,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就来领猫。每逢此时,我奶奶就把大猫单独关进柴房里,把小猫送走之后,再把大猫放出来。”

刘文琪接着说:“领猫的人都是外貌协会成员,都想要那些看起来漂亮的猫。记得有一只小猫长相奇特,头上有疙瘩,大家都不喜欢它,也没人领养它,结果它一只在奶奶家住着,不过生活还不错。”

我说:“莫非你从这只黑猫身上看到了那只丑猫的影子?”

他:“还是你了解我,事实就是如此,它引起了我的回忆。我觉得猫咪不管美丑,都应该有人照顾它们。没有想一直流浪的猫。”

我:“对,没有猫喜欢流浪。”

他说的养猫一事,我能感同身受。小时候我家也从亲戚家要过猫,家里养猫是为了抓老鼠,不让老鼠偷吃粮食,乱咬衣服、柜子、棉被。而现在人们养猫,纯粹是把猫当宠物,打发寂寞的时光。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年代内涵完全不同——生活变化很快。

回到家,他叮嘱我:“以后开门的时候要小心些,我决定散养。”

我:“不必担心,你房子这么大,足够它活动了。再说外面高温,酷热难耐,小白肯定不会出去。”

刘文琪很赞同我的话,他把小白放下,让小白熟悉熟悉环境。接着给小白拿了个餐盘,摆在桌子上。给小白倒了点儿猫粮做午餐。也许小白胃口不佳,它没吃多少猫粮。

刘文琪给我说:“帮我给小白弄些水,我给它买好吃的去。”

我:“哇,你真积极,比高三的时候还努力···”

我话还没说完,他就跑出去了,上了车,不知何往。客厅里只剩我和小白了。小白窝在沙发上,比较慵懒。我给它弄了些水,它却没有喝水的打算。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它也不叫,我也沉默。

索性,我和它说说话吧。说些什么呢?我觉得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毕竟它是猫咪,不能回应我。这场对话就成了我的“单口相声”。

“小白,对于一个人而言,

选择比努力重要。无视社会发展趋势的人,必定会吃到苦果。倘若你生活在清末,想当公务员,吃一碗公家饭,但苦于没有途径,这该怎么办呢?你便选择了那条“捷径”——在家净身,入宫当公公。然而,你伤口还没痊愈,就听说大清朝没了。那就是一件很悲伤的事了。悲伤只能留给自己······”

“不过,你运气好,刘文琪喜欢伺候公公,他会把你照顾好的。”

我乱说一通。“喵呜”,它叫了一声,不知道它是同意还是反对。但这一声猫叫更可能是它无聊时的动作。

我絮絮地说,它有一搭没一搭地叫。

不久,刘文琪回来了。他一进门,小白就从沙发上蹦了下来,朝他跑去,一下子跳进了他怀里。刘文琪大乐,说:“我的小白真聪明,这么快就认定了我是主人。”

原来他刚才去买猫粮了。他抱着小白走向餐桌,拆开一包新猫粮,从中拿起一小袋,倒在盘子里。只见小白吃得津津有味。刘文琪很诧异,说:“猫粮的差别这么大吗?”说完,他也拆开一小包,吃了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