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小小扩张-第2/3页





    顾山河道:“大人,您可以让小的哥哥留下……。”

    顾山海不乐意了,打断他道:“大人平时就教导我们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大人已经安排我同去了,你不许胡说。”

    顾山河就是不依,坚决不肯留在家里。这时顾三跪下道:“大人,您自己也是黄家的独苗苗,您都不惧生死去跟建奴拼命,小的一个卑贱的工匠,如何敢留儿子在家里?您也把他带上吧!”

    黄胜这一次需要做大量的准备,还要有人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人手确实不够,顾山河主动参加当然最好。

    这时候顾三的婆娘顾王氏听到消息也来到了客厅,黄胜对顾山河道:“你爹虽然已经同意你跟着我去杀建奴,但是我还要问问你娘的意见呢。”

    顾山河一下子就跳到顾王氏面前拉着她的手,把刚才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顾王氏立刻跪到黄胜面前道:“大人,您都能够亲自去杀该死的建奴,奴婢如何不肯自己的儿子去。”

    说着拉过自己的两个儿子,对他们道:“你们来给大人磕头,以后跟着大人要机灵些,你们丢了命不要紧,千万不能让大人伤着。”

    黄胜听了这个大明最基层普通妇女的话,这一刻他真的被感动了。

    脑海里浮现出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抗击日0本鬼子的情景,太多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贫苦老百姓,几个当兵的儿子都死在倭寇的枪炮下,他们还没有被吓倒,更加没有屈服,他们又给政府送上了唯一的幼子……。

    黄胜忽然感到责任重于泰山,这些死心塌地选择了自己的朴实老百姓,自己一定要给他们温饱,给他们未来,给他们希望。

    这些善良的老百姓把儿子交给了我,我无论如何也要善待他们,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这一次伏击战需要好好谋划,争取最小的伤亡。

    黄胜还需要一些劳力跟着布置战场,砍树、挖坑、抬东西,在这个时代又没有机械,都得靠人力,自己仅有的七个骑兵是自己保证安全的战斗力,可不能把他们当做劳动力。

    黄胜特意问顾三、韩宽、李大钢三人,这三人对辽东的风土人情是了如指掌。

    了解了逃亡到宁远这里汉民的一些情况后,黄胜跟他们讲了自己打算找一些壮劳力来布置战场的打算。

    顾三道:“大人,这件事太容易了,您直接去逃难来到这里的辽东汉民里去招募家丁就行。”

    李大钢道:“辽东现在是人不如狗,大人是文官老爷,您要一些人做家丁那可是天大的好事,恐怕那些人会争得头破血流呢。”

    韩宽道:“小的明白大人的意思,大人应该是找些身强力壮,没有什么牵挂,而且最好是跟建奴有血海深仇的汉子。”

    刚刚过了中午,黄胜一行跟随者顾三他们来到了宁远城安置难民的地方,这里情况太糟糕了,比那些工匠的蜗居还不如。

    现在天气才刚刚凉快些,这里的人还不至于冻死,要是下一场雪,这里恐怕不知要冻死多少人。

    因为这里脏乱差倒还罢了,连一间能够遮风挡雨的屋子都看不见,都是一些地窝子,上面就是几张草席。

    宁远的官老爷每天只提供两顿稀的,让他们勉强不至于饿死,根本就没有给老百姓重建家园的打算。

    黄胜知道自己心太软,无法在这些需要帮助的人面前挑挑拣拣,自己让黄东山陪着,安排几个家丁跟着顾三去挑人。

    这里的汉民太多了,要一千人都没问题,可惜黄胜养不起,这一次只打算选十个人。

    黄胜认真叮嘱他们,没有人能够证明身份的不要,形迹可疑的不要,说话支支吾吾的不要。

    顾三来到窝棚区里面,直接找到一个在此地巡查的小旗,跟他说明了来意。

    这位小旗看着黄明理、黄明道都穿着总旗的官服,马上点头哈腰答应了,他拿起一个铜锣一阵猛敲。

    呼啦啦一下子就涌来了许多人,原来这是开始施粥的锣声,黄明理看着这里的人都拿着碗急急忙忙跑了过来有些奇怪。

    小旗向他解释道:“长官,这些人干什么都稀稀拉拉的,唯有听到这吃饭的锣声一个个比兔子还跑得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