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料敌预先-第2/3页





    黄胜只敢做了四支千里镜,两架固定式伽利略望远镜。还鬼鬼祟祟的藏好,谁也无法得知。只是铠甲还是不能够满足十一人装备三层,其实黄胜可不愿意穿三层铠甲,会被它们的重量压死。

    三层铠甲有一百斤,一个读书人如何扛得动。况且黄胜给自己定位的是一个狙击手,作战时当然不会身先士卒,每一次作战都应该预先设定安全有保障的几个狙击位置,自己偷偷地开枪击毙敌人。

    自己炼的那些钢材可是这个时代的宝贝,应该是大明朝独一份。黄胜把来不及加工的所有钢材原料都拉回家藏了起来。

    心思缜密的黄胜当然在每一根上都留下了材质鉴定书,敲了钢印,并且用油纸包好。特备是几根可以用来加工成为铣刀、弹簧的钢材,都让黄东山在厨房里挖坑埋起来了。

    这一天黄胜刚刚准备出门苦练枪法,就听见有人在门口痛哭。黄胜心里有些纳闷,谁呀?一大早来自己家门口哭泣。

    这时黄东山领着一个人进了院子,一边走还一边安慰那人道:“顾山海,你别哭哭啼啼的,一会儿见了我家大人好好说,我家大人宅心仁厚,肯定不会不管你家的事情。”

    那个叫顾山海的年轻人,大概十七八岁,是孙元化大人那里的工匠小头目顾三的大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十五岁,一个妹妹十三岁。

    顾山海来到客厅见了黄胜立刻跪下,又忍不住开始哭泣起来,话都说不出来。黄东山无奈,只好把他刚才在门口了解的情况说了。

    黄胜在孙元化那个工坊完成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后就没有去过那里,他太忙时间太宝贵,要自己练习射击,还要用现代科学的理念指导家丁训练,识字。

    还得躲在家里带着黄东山他们手工制作望远镜,燧发枪,试验一些小发明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这位大明士子黄胜的手可不是白白净净的,简直都跟鲁承祖的手有一拼。黄明理他们每次看见黄胜亲手做东西都来抢着干,他们都认为不能让读书人失了体统,可惜他们手太笨,只能做一些用蛮力的粗活。

    比较精密的零部件黄胜也不敢给他们加工,报废率太高可不行,太费时费力费材料,材料太珍贵,不能浪费。

    就在十几天前,工坊那里出事了。几个工匠带着民工把笨重的红夷大炮往宁远城墙上抬的时候,一个民工一脚踩空跌倒了,导致步伐整齐喊着号子前进的民工都失去了平衡。

    结果太悲惨,五千多斤的红夷大炮沿着内城墙的马道滚落下来,五个民工和一个大明兵丁当场死亡,二十几人受了伤,其中伤重不治又有三人。

    顾山海的父亲顾三也不幸被火炮从脚上擦过,这个笨重的家伙轻飘飘就把他的半个脚掌压扁了。他当场就疼得晕死了过去,本来他应该还不算伤情严重。工坊给二两银子打发他回家治伤,好了再来做工。

    顾三以为经过医生救治,把粉碎部分切除后应该可以靠大半个脚掌一瘸一拐的走路,谁知不知怎的,他的伤口就是无法愈合,成天血淋淋的。家里人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也无济于事。

    他们家本来就是一贫如洗的匠户,为了给顾三治伤,家里一点点可怜的积蓄早已经花光,现在更加雪上加霜,变成赤贫了。

    一家子现在完全靠那些穷哥们凑一点银子维持一口吃食,顾三的伤情日渐严重,一个强壮的汉子日渐消瘦,已经快不行了。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那些工友想起了来这里打制火铳那个平易近人的黄大人,所以顾山海抱着试一试的心里来这里找黄大人帮些钱财,看看能不能救他父亲的性命。

    黄胜听清楚了情况后大惊,那位顾三可是不可多得的高级技术人才,虽然他不会写字,可是他肚子里掌握了这个时代最实用的钢材鉴定方法,而且他还是大明朝顶尖铸造高手。

    黄胜赶紧叫上黄明理、黄东山跟着顾山海就急匆匆往顾家而去,现在正是六月,天气热得很。这些工匠聚居的地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苍蝇蚊虫飞舞臭不可闻,黄胜不禁紧邹眉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