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温言的心思-第2/3页





    但温姓老者却是不同,他可是有恃无恐。

    温姓老者心中明白,不论拓跋燕对他有多么的不满,至少在拓跋燕真正当上阀主之前,还不会轻易的动他。

    以他的地位,再加上他的师兄可是拓跋阀四大武师之首,他虽然忝居四大武师的末尾,本身又不像其他三人那样,有自己的专属势力,但毕竟也是把持着拓跋阀四大武师之一的名头,就算拓跋燕如何看中陈勇,因为陈勇的事,而如何想要迁怒与他,拓跋燕也不会冒着得罪两位四大武师的风险,去真正和他翻脸的。

    但温姓老者同时心中也明白,他虽然不怕拓跋燕的怪罪,他近一年来能够放下身份,跑到拓跋燕的麾下做一个扈从,这就已经说明了,在选择下届阀主一事上,他和他师兄钱雄其实是看好拓跋燕这一派的,所以他和拓跋燕直接这层的脸皮,最好还是不要真正撕破的好,所以刚才他看到拓跋燕如此心急的对待陈勇的神色,也犹豫过是否要委屈自己服个软,勉强陪个罪。

    他可不像刘忠一般知道陈勇身上真正的秘密,这老家伙其实自从跟随拓跋燕进入陈府之后,心中便开始不停的怀疑,他一直都在怀疑陈勇这小子其实是拓跋家,甚至是当今拓跋阀主拓跋方的私生子!

    否则以拓跋燕的权势地位,他何必要为一个区区拓跋海的什么,狗屁未来妹夫出头呢?

    莫说是一个区区武举人陈勇,就是拓跋海这种草包货,拓跋阀里面少说也能挑出一百人来,平常都是拓跋海去找各种机会阿谀奉承拓跋燕,甚至都找不到巴结拓跋燕的机会,什么时候轮到拓跋燕需要去考虑拓跋海的狗屁尊严了。

    至于拓跋燕今日和他们所说的理由什么:“欺负拓跋家的人,就是与拓跋阀为敌,既然敢挑衅我拓跋阀,那就绝对要给他个永世难忘的教训”,这种纯粹扯淡的理由,估计连五六岁小海都糊弄不了,别说去糊弄温姓老者他这个老油条了。

    像拓跋海这种不学无术,在外面经常给拓跋阀惹祸的草包,拓跋燕心中向来是看不起的,不要说去为他们出头,就算是他们真的求到了拓跋燕的头上,拓跋燕不仅不会利用阀中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反而会借着这种机会对他们严加惩戒,如果在外面真的闯了大祸的话,甚至还会夺去姓氏,直接被赶出拓跋阀。

    对向拓跋海这样的族内亲属如此铁面心肠,这倒不是拓跋燕忘恩负义六亲不认,而是早些年拓跋阀中几位主事的长老和阀主拓跋方,共同定下来约束所有族人的族规。

    要知道这可是在洛阳皇城,天子脚下,有能力在洛阳招灾惹祸、斗气攀比的公子哥们有哪个身后没有个像样的背景?

    其他权利派系,各大门阀家族,都在憋着劲准备搬到拓跋阀这颗大树呢,拓跋阀又怎么会故意纵容族人,去给人留下口实和证据呢?

    要是拓跋阀的子弟们个个都像拓跋海一般的,到处去寻衅惹事,那拓跋阀还不早就成了众矢之的了,好在拓跋海此人虽然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但他至少有个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脑子,他平日所欺负的大多都是些毫无势力背景的寒门庶子,若是遇上真的豪门权贵的话,他还是懂得些进退的,所以虽然拓跋海在洛阳的名声不佳,但是直到如今,还没有惹出什么太大的祸事来。

    若不是如此的话,以拓跋燕的性子,他早就“大义灭亲”,把他这个堂兄给逐出拓跋阀了。

    拓跋阀定居洛阳百余年,如今已经位居四大门阀之首,掌控者洛阳皇城半数的军备兵马,历代阀主都掌管着兵部侍郎,甚至是兵部尚书的职衔,早已经让多少人所眼红,尤其是那些所谓“秉笔直书”的御史言官们,已经不仅仅是对拓跋阀“颇有微词”,而是直接在上书弹劾了,每年来自各地的御史言官们对拓跋阀弹劾的奏折,几乎是雪片般飞往洛阳的。

    拓跋阀虽然家大业大,但也同样因为木秀于林,而成为朝廷上上下下的靶子,尤其是十年前慕容垂造反之后,朝廷已经开始讨论是否要一鼓作气,彻底废去四大门阀的特权,把所有兵权收回,只允许四大门阀中人出任文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