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收玉米2-第2/3页





    还有腊汁肉夹馍,刚出锅的烧饼夹着香气扑鼻的腊汁肉,光闻着味儿就让人直咽

    口水。当初腊汁肉的方子卖给了聚香楼,果儿特意在契约上说明了,自家可以做着吃,只要不再拿腊汁肉赚钱就行。

    另外还有熬得稠稠的绿豆汤,里面放点冰糖,喝上一碗既解渴又解暑气。凉面、肉夹馍、绿豆汤,称得上古代版的三秦套餐,果儿对这样的搭配甚是满意。

    这顿饭看起来简单,用的食材却一点儿都不含糊,所有人都吃得异常舒坦,好多饭量大的汉子一连吃了两大碗凉面,再加三个肉夹馍,还不算中间灌进肚子里的绿豆汤。各个都夸这饭做得实在,就连见识多广的沈县令也满口称赞。

    「这肉夹馍我在酒楼里吃过,可这凉拌面却是头一次品尝,滋味真是不错,大热的天儿吃上一碗的确过瘾,呵呵呵,早就听沈默说过你们家人很会做吃食,今天看来没有夸大其词。」

    沈县令捧着吃完面条的空碗意犹未尽地说道。

    姚老爹忙道:「大人过奖了,都是家里的几个孙女做的,乡下孩子没啥长处,也就会在锅台边打转。」

    沈县令:「老太爷谦虚了,能做出这么别出心裁的吃食,可见你们家孙女也都是玲珑剔透的姑娘。」

    喝下半碗绿豆汤,沈县令又问道:

    「你们说今天还不能称重?那啥时候可以?」

    姚老爹:「大人,今天玉米刚摘下来还没有干透,得剥了外皮晾晒几天,等晾晒透了,再剥下玉米粒才可以称重。」

    称重自然称的是玉米能吃的部分,得把掰下来的玉米晒干透以后,再处理掉玉米皮、玉米芯这些东西才行,中间每个程序都不能少,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的不就是农民把种子撒进土里,到最后把粮食收进粮仓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辛苦么。

    沈县令感叹道:「老百姓不易呀,今年春夏雨水少,这么大片的地,光浇水就辛苦得紧。」

    姚老爹嘿嘿一笑:「大人,要不说玉米真是个好东西,它跟其他庄稼不太一样,耐旱,吃水很少,你要浇水多了它还长不好。」

    沈县令:「哦?这样说来,这还真是个宝了。」

    姚老爹更加侃侃而谈:「那当然,这玉米长这么高,上下都是宝,玉米杆可以烧火,还可以挖一个深坑贮存起来当饲料喂牛,搓下玉米粒剩下的芯子,晒干了也是烧火用的好材料,总之都不会浪费掉。」

    听姚老爹说得头头是道,沈县令不禁觉得奇怪,便问道:

    「你们家也是第一天种玉米吧,是从哪里学来这些种玉米的法子的?」

    姚二柱在一旁插话道:「是沈大人,当初沈大人送我们玉米种子的时候,跟我们说过一些法子。」

    姚二柱深知侄女的性子,把话推到沈默头上,到时候就算沈大人当面问起,相信沈大人也会帮着圆过去。

    沈县令越听心里越激动,这东西能吃已经验证过了,等称出亩产量,再看看是否值得全县推广,但愿不要让他失望。

    之后的天气接连晴好,人们顶着火辣辣的秋老虎继续收割其他的成熟的农作物,打谷场上的玉米也在曝晒下很快干透了。

    村里的打谷场乡亲们还要晒麦子、扬场,所以晒干后的玉米就全部运回姚家大宅里,等沈县令带着人手再次过来时,便可以当着他们的面剥玉米粒,然后称重了。

    院子里摆出十几个大笸箩,十个人一组围着一个笸箩,先从秃了叶子的散玉米剥起,拿一个锥子沿着一排玉米粒锥下去,等锥出一条缝,再从缝隙处开始剥就好剥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