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端午节礼-第2/4页





        放在现代,人家姑娘家想要更好的生活条件,娘家人在婚前替女儿争取更大的利益有错吗?

        而姚四柱,他不想依附家里,想要靠自己的劳动改变未来,更没有错。

        可惜这种观念只适合现代人,而且姚四柱如今二十几岁的年龄了,在这个时代来说,称得上是老光棍儿,眼看着婚事又泡汤,最难受的当然是姚老爹跟陶氏。

        姚四柱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自从亲事告吹,姚四柱变得比以前更加沉默寡言,整天只知道埋头干活,精心伺候他的鸭子,等闲哪里也不去,更不愿跟人多说话。

        麦穗有时做好三个人的饭,叫半天都把他叫不回来。

        陶氏伤心难过了一阵,不得不打起精神,继续托媒人给儿子说媒。

        当然也有因为这件事高兴的,村里好些个大娘大婶们得了这个消息,立马打了鸡血似的重新兴奋起来,排着队赶到姚家新宅去找陶氏或是何氏,开门见山推销她们七大姑八大姨家里未出嫁的女儿。就连十五岁的大林跟十三岁的皂儿,都有人在何氏面前给说起媒来。

        可是长辈的婚事还没有解决,哪能轮到小辈?何氏很聪明地一一回绝。

        端午降至,天有些小热了,十八里铺的集上已经开始有卖粽子和绿豆糕的商家,还有些手巧的农妇也支起一排小摊位,上面挂满了各种样式,里面包着香料、花草的香包出来卖。

        端午节戴香包,这是很多地方流传的习俗,据说有着辟邪除秽的作用。

        亲戚朋友之间在端午佳节是要互相上门送节礼的,乡下人家送节礼,粽子和枣糕是必不可少的两样,家境好一些的则会送大四样,粽子,绿豆糕,雄黄酒,再来一块猪肉或者一只宰杀的鸡,就是一份再体面不过的节礼了。

        他们这里不是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所以这个时候都会从十八里铺的镇上买回来一些,那种用小黄米包的两文钱一个的小粽子最受大家欢迎,便宜又实惠,大家伙都买的起,附近十里八乡走亲戚基本都买的这种粽子。

        没有多余的钱买绿豆糕,就自己蒸几个枣糕代替。

        姚家的端午节礼原来也是这样准备的,数着个数买上一点小黄粽子,够走亲戚就成,家里小孙子要吃,都是等自家亲戚上门送来后(比如麦穗曾经的婆家),才有得吃。

        今年就不一样了,姚家除了给几个儿媳娘家准备的大四样节礼,村里几乎关系好的,还有城里的穆大娘、张掌柜那里也要各准备一份,而且还要准备上好的才行。

        粽子准备在城里最好的点心铺子,王记点心铺里买,他家的粽子,每年都准备的花样繁多,红糖的、红豆的,红枣的,鲜肉的至少十几种口味。

        今年家里经济宽裕了,可以每样多买一些回来,这样自家人想吃也很方便。

        至于绿豆糕,果儿决定自己做。

        前世她可是很喜欢吃绿豆糕的,小时候每年都跟奶奶一起做,有一年还特意多做了一些拿到镇子上去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