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父债子偿-第2/6页



    第二种就是听闻侍妾陈圆圆被霸占,然后冲冠一怒为红颜。

    然而对于这样的两种选择,历史浪漫主义更喜欢第二种,但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显得吴三桂是为了孝道和爱情才无奈起兵。

    可是摆在纸面的是,历史上吴三桂是听到顺军拷打自己父亲吴襄的传闻才犹豫不决。

    作为一个正常人,得知传闻的吴三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自己父亲吴襄到底是不是还活着。

    然而此时,李自成派来劝降吴三桂的王则尧等人还带来了吴襄写给吴三桂的信件。

    这一刻,吴三桂包括亲爹在内的全家三十五口人的性命都捏在李自成手里,父亲生死未卜,有谣传说父亲死了,有谣言说拷打,但这种时候却来了一封父亲的信。

    如果他派亲信去北京接着谈判,授意他们设法亲眼看看父亲是不是还活着,这是正常人的行为。

    如果他向李自成请求把他父亲送来,全家团聚,虽然不怎么高明,也是正常人干的事。

    可是,吴三桂在看到信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李自成肯定杀了自己父亲”然后直接反叛,袭击唐通,夺取山海关。

    然而,吴三桂的判断严重失误,李自成并没有杀吴襄和吴三桂的家人。

    哪怕吴三桂起兵,李自成也没杀吴襄,而是带着他东征山海关,还想让吴襄劝降吴三桂。

    结果整个山海关战役期间,吴三桂就和睁眼瞎一样,不相信自己父亲还活着,而是死斗李自成。

    直到山海关战役结束,李自成见吴三桂是铁了心不投降才杀了吴三桂全家。

    能让吴三桂连亲爹都不顾的,只有摆在眼前的利益,而顺、清双方给出的条件是天差地别的。

    以孔有德三人的情况来看,作为清军当时头号劲敌的吴三桂一旦投降,起码就是王爵,而顺军顶多是侯爵,因为刘宗敏等人也不过就是侯爵。

    王爵和侯爵,这其中利益如何取舍,是个正常人都知道哪个利益更大。

    在利益面前,士绅阶级出身的吴三桂当然会选择前者。

    这样的一个利己主义者,即便他政治表现一般,但朱由检也能分析得出他为什么要打不里牙锡的原因。

    作为齐王府的边缘人物,吴三桂肯定是不可能跟着去齐国的,因为他和黄龙、陆文昭、满桂、孙应元、曹文诏等人都不一样。

    这些人大多都是平民崛起,他们依靠的就是朱由检,但吴三桂不是。

    吴三桂祖籍南直隶,祖父北上辽东经营马匹生意,父亲又通过武举成为武进士。

    这样的背景下,加上自己又是齐王府的边缘人物,不可能抛下一切去齐国,那选一个新靠山就是他需要做的事情了。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而吴三桂就是要把自己孤立。

    这么一来,在朱由检离开后,作为孤臣的他自然要比燕山派的诸多官员好用。

    皇帝在西军和南军、北军都有自己人,唯独东军和上直没有,而自己就要做东军第一人,这就是吴三桂的想法。

    “可惜,太年轻了……”

    朱由检嘲弄一笑,他人还没走,甚至还有五六年的时间,这吴三桂就迫不及待的向自家哥哥表忠心了。

    这样的政治水平,也难怪历史上他连划江而治都做不到了。

    “既然你想做孤臣,那我就成全你好了。”

    呢喃一句,朱由检转头对已经明了一切的满桂、陆元高二人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