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矿产国营-第2/6页





    从正一品来看,毕自严规定了正一品正俸三千两银子,以及太医院的医治保证,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免赋免丁。

    正二品二千两,正三品一千六百两,正四品一千二百两,正五品八百两,正六品五百两,正七品二百两,正八品一百两,正九品五十两。

    从品的俸禄是正品的八成,不过这个制度只存在八品及其以上。

    九品分为正九品、从九品、次九品三等。

    正九品为俸禄五十两,从九品为十五两,次九品为十两,而大部分燕山书吏都会是从九品,兵马的兵马和衙役则是次九品。

    另外、这次管理定额后,胥吏都要从新参与一场会考,会考通过的则成为次九品官员,不通过则是继续实习,每年只有六两银子的俸禄。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一旦大明眼下一百二十几万胥吏通过会考,那么大明会骤然多出一千八百万两俸禄支出。

    以大明的财政,显然是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发俸禄的。

    不过、既然是会考,那么考什么?什么时候考?怎么考?这就是朱由检说的算了。

    毕自严在《官吏定禄》中夹了一张手书,而朱由校也拿出拆开看了看。

    手书上,毕自严特别说了这是缓兵之计,大明真正需要的从九品人数,只有六十万人。

    次九品的数量,则是在五十万人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推行,大明最后的官员数量会达到一百一十二万,俸禄支出会达到一千五百万两左右。

    这看起来十分恐怖,因为算上军饷的话,大明每年仅俸禄支出,就需要达到二千七百万两银子。

    二千七百万两银子,这对于今年粮食折色后,总收入在四千九百万两的大明来说,基本就占据了53%的支出。

    并且前提是,粮价得一直保持五百文,不然一旦粮食价格降低,大明的总收入会更低。

    不过、如果大旱结束,大明能实现八千万石岁入的话,那即便粮价跌回四百文,田赋折色也有三千二百万两银子,算上户部和御马监的收入就是五千六百万两。

    政治实际上就是经济账,包括军事也是。

    文武俸饷二千七百万两的这个数额,朱由校还能接受。

    “官吏定禄既然已经裁定,那就等齐王回京决断,一旦决断,立即执行!”

    说罢、朱由校将《官吏定禄》文册放在桌案上,起身便要走出养心殿。

    王安等人见状纷纷跟上,而按照朱由校的话,这本《官吏定禄》也被人送往了保定……

    “殿下!殿下我冤枉啊!”

    “殿下——”

    第二天一早,随着保定县上百位官吏被束缚拷上枷锁,身处保定县衙的朱由检也拿到了这本《官吏定禄》。

    他在翻看,而曹变蛟和曹鼎蛟却听着那群被押出去的官吏嚎啕之声忍不住讨论道:

    “殿下这次回程,已经收拾了九个县的官吏了……”

    “反正有的是人要当官,管他作甚。”曹变蛟冷哼一声,显然对这一个个鱼肉乡里的官吏没什么好感。

    他瞥了一眼会厅内的朱由检,随后快速收回眼神。

    同时、朱由检合上了这本《官吏定禄》。

    “呼……”长舒一口气,《官吏定禄》之中的内容并没有让朱由检失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