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九章 三娘子案爆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嘶啊……”

    放下酒杯,镇江府丹阳县县令徐谦用快子夹起桌上的一块卤猪耳,放入嘴中细细咀嚼,回味之余,他眯了眯眼睛看向眼前。

    在他的眼前,是官仓不断在计数的小吏,以及正在搬运粮食的衙役和点数的师爷。

    至于他自己,此刻正和丹阳县的县丞,主薄、典吏一起坐在一张四人桌旁,桌上摆有酒二壶,凉菜三碟,热菜三碟。

    三碟凉菜分别是油炸捞出撒盐的花生,卤味的猪耳、以及卤过的猪头肉。

    三碟热菜也分别是一盘南京烤鸭,一盘红烧驴肉和家常豆腐。

    四人六菜二壶酒,还是在这灾荒之年,足以看出一县官员的待遇如何。

    四名主管吃肉饮酒,而胥吏之间则是取出一片油炸的猪肉脯放在嘴里咀嚼,再往下的衙役们则是啃着生冷的米糕。

    只是工作之余的吃食,便能用他们吃用上看出不同和阶级。

    大明朝的县衙内部人员主要分官,吏,役三类,而分工主要是官员主决策,胥吏理文书,衙役供差遣。

    以明代来说、县衙常常分为知县,县丞,主簿,典史,这四人为即正官,而左贰,首领为朝廷命宫,数量极少。

    县官管一县的政务,左贰,首领则分别负责劝农,水利,清军,巡稽等某一事物。

    吏员为吏部注册的公职人员,主要在六房,粮科,马科等房科中办事,处理公文账册。

    衙役则司职站堂,看管,守卫,催科,抓捕等事听候官吏调遣。

    只是伴随着齐王下令改制,衙役的工作被减轻,县官也不用再办桉,桉件交给了衙役,而审判都交到了大理寺,抓捕都交给了兵马司。

    兵马司负责守卫城池,主官被授予从七品的兵马郎中,而大理寺主官则是被授予正七品的判官,衙役主官则是为从八品的司役郎中。

    一县的权力被从四份分成了七份,任谁都不会高兴。

    如眼下的徐谦四人,本已经抱团,眼下还要和被空降下来的三名燕山主官逢场作戏,内心有些忧愁也是自然的。

    不过这忧愁自然也是点到即止为好,因此徐谦夹了一块红烧驴肉,便对正在记账的师爷道:

    “张士彦,你可得好好点,若是没点好,多数了或者少数了,上面少不得得判我们一个治内不足的罪名。”

    “徐知县放心,卑职这笔,三十年没有记错过,这耳朵、这眼睛,一看就知道袋里装的是什么。”张师爷说着,还用笔比划了两下。

    县衙并没有师爷的官职,这些人大多都是以幕僚的身份加入县衙,至于俸禄全看主官自己用俸禄发多少。

    不过这并不是说明代县令很苦逼,毕竟执掌一县,能贪污的手段和地方太多了。

    别的不说、如丹阳一县之地,百姓三十万有余,田亩百余万亩,每年的岁入折色后大概在五万两银子左右。

    明代的税制,是地方官员留下本县需要运作的银子后,再层层上交。

    这就导致了在留下自给自足的银子中,徐谦等人完全可以自己动手脚。

    胥吏虽然不用发俸禄,但衙门需要运行,衙役需要俸禄。

    徐谦等人都不用说其他工程回扣了,仅仅衙役的役银,每岁便要吃下四千两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